是夜,大同鎮總兵官邸。
大堂之上人來人往,忙亂不已,因為蕭亦在昨日便說要於今日外出巡查鎮城各處。
忙活之餘,見到周圍肅然而立的永安軍兵士也都是一陣心驚,半月前的事情他們都聽說過的,永安軍剛到大同便給那些叫囂的官軍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幾千人面對兩千人,居然是無人敢說一句話,官軍自此是風聲鶴唳,但民眾則是爭相議論,有慶祝的,也有擔憂的。
原本其餘人對於蕭亦還是有些輕視的,因為自打蕭亦接了聖旨便一直都沒做什麼穩定軍心的事,在官邸內待了三日閉門不出。
如此,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那次所謂的校場檢閱也只是走個過場,蕭亦並無實權,也沒有人會想到蕭亦會做出什麼。
但事實是,那一日蕭亦居然就真的做了一件事。
這件事令整個鎮城的人都感覺震驚,力斬副總兵吳銳與六名鎮城千總,更以雷霆之勢鎮壓叛亂,種種事情都顯示了蕭亦與韓世猛的不同之處。
所以對於這次的高調巡查,所有人都上了個心,蕭亦就連吳銳等人都敢斬,那他們再讓蕭亦抓到什麼把柄,豈不是死路一條?
任憑府邸外的僕人、婢女等人嘈雜的忙活,蕭亦只是坐在大堂上靜靜看着幾本厚厚的文冊,心中是失望不已。
自斬殺了吳銳等人後,蕭亦當即便下令裁撤老弱,不過連日以來卻是收效甚微。
那些當日在校場上屁都不敢放的軍戶與軍官們,居然聯合起來抗拒裁撤,他們的家人不明所以,也都跟着抗拒。
而這次那些鎮城將官都學聰明了,沒有一個人說一句話,蕭亦抓不到任何把柄,也就不能抓任何人來平息此事,再斬將立威已經行不通了。
蕭亦能毫不猶豫的殺那些軍官,是因為有永安軍可以震懾宵小,但卻不可能將抗拒的官軍都殺了,那是自尋死路。
依往例,總兵到任後應有一次文武共議,大同巡撫在蔡佳禾前幾日的共議上,言辭拒絕了蕭亦的裁軍之策。
其餘諸如鎮撫官江大善、令吏應宗偉、典吏靳左石等文官盡數支持蔡佳禾之議,其餘的鎮城將官居然也有半數人協同。
蔡佳禾有言:「大同官居素來勇猛果敢,何來老弱一說?本撫當稟明聖上,請定裁決。」
如此一來,蕭亦再裁撤老弱便變成了一意孤行。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月,到了十月初,卻仍是沒有一點消息傳回來,蔡佳禾也絕口不提此事,似是要將此事就此掀篇。
蕭亦對鎮城的事還是所知甚少,所以便沒有多說什麼,只不過蕭亦已經打定心思,就算是一意孤行,裁軍之事也必須儘快完成!
翻開一篇文冊,照這上面記載的。
共有軍戶、百姓兩千一百二十四戶,口一萬八千餘人,田畝文冊上寫着的,鎮城附近共有屯田一千頃畝以上,去年夏稅、秋稅共征各色米谷近三千石。
此外鎮城東南西北小城內各自又有馬場、工坊、軍營、倉庫等軍械重地,內中馬草、馬料兩萬餘捆束,柴火等無計。
這些數字初一看上去顯得很多,但細細究來卻並沒有多少,甚至可以說是各色物資都很匱乏。
一些珍貴原料,諸如生鐵、熟鐵、礦石等根本都沒有多少,而蔚州境內的鐵礦也沒有多少,即使都已經建好了工廠源源不斷的采煉,也根本供應不上整個鎮城的大量需求,原料之事已是迫在眉睫。
況且蕭亦的目標已經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大同鎮城,既然身帶總兵與都司指揮使,蕭亦便不能浪費了手中的權利,他自然是要慢慢控制整個大同鎮的。
又打開另一本文冊,照這上面記載的來看。
這鎮城四門之上與庫房之內,共有神威大將軍炮十二門,其餘銅鐵炮、碗口炮、虎墩炮等各色炮類也是五花八門,統計起來要有上千門之多。
但除了那十二門神威大將軍炮蕭亦前些日子在鎮城四門各看到三門固定以外,其餘的幾乎都堆放在庫房內,也不知道存放了多少年,又有多少是好用的。
合上文冊,蕭亦忽然嘆了口氣。
這鎮城事情儘管比蔚州要複雜許多,不過自打殺了那吳銳後,大同鎮的兵權實際上就已經盡歸蕭亦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