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五人騎着馬趕到了鴛鴦水的一頭,蕭亦發現,這處支流一直向下流淌,到了蔚州地界便是再次合流於鴛鴦水,這支流位置頗好,方便於開春開墾荒地。
蕭亦不住的點頭,「好!大勇,明日你就帶人來到這裏,在那個地方建立個小型的墩台。具體的佈置等咱回去和劉老幾位商議過後再來知會於你。哦對,還有咱之前的那個小山坡之上,那裏視野開闊,也要建立如此墩台,你的夜不收小隊就在永安堡附近找尋這類似的高地,每里建一墩台。」
見得王大勇點頭,蕭亦繼續說:「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百姓們在外屯田時無法照料周全的問題,哪處出了問題,墩台可以立刻狼煙報警,屆時屯堡便可出兵相救或是帶百姓入堡暫避,這二來,這也算是我永安堡地界的一個標識吧。」
黃陽點頭,「恩,百姓外出屯田無法照料的事我們也考慮了很久,不想大哥早便是想好。」石剛哈哈大笑,「那是,蕭哥是誰。」隨後一策馬,「幾位兄弟,俺們數月沒有如此暢快的外出一次了,不揚鞭一番安可回堡?」
幾人皆是道好,一行五人怪叫着不拘馬兒,任其自由奔跑,快意無比,一掃連日陰霾。
下午,蕭亦找來齊老三人,商量建設墩台的事情,齊老等人聽了蕭亦的敘述之後便是明白,蕭亦這是想要一個小型的偵查形勢的墩台,類似邊軍火路墩一般,卻又不盡相同。
但是火路墩一般都是上層居住些許民眾,下層駐軍,明代建造一個火路墩至少也需銀百兩,蕭亦手頭現在可沒有這麼多銀兩,所以又是找來劉老三人商議,蕭亦也參與其中。拿出了一份新的墩台建造方案。
僅僅對於偵查來說,明代的火路墩太過龐大,於鎮守地方來說,火路墩又是太過狹人數也不足已維護一方安寧。
於是蕭亦決定二者取其一,屯堡自有軍隊,墩台只做傳遞敵情,這樣一來節省了許多費用,尚還加強了墩台的機動性。
這些即將建造的墩台,定下每座約高丈八尺,墩台為圓形,周身夯土包磚。內徑一丈三尺,分兩層,下層駐軍,上層點燃烽火所用。
這樣一個小型的墩台,最多只能駐守二人。且耗資甚由於皆在開闊地點建造,所設成效遠遠大於耗資所需。
但是,設立這樣的墩台,需要的是對地理熟練的掌握,蕭亦前世對此沒有任何經驗。
所以便是只能勤加外出勘探,上午蕭亦和黃陽四人沿途勘察過永安堡道鴛鴦水方圓幾里的地勢,在一些感覺可以建造墩台的地方蕭亦都是做了標記。
第二日,蕭亦去往長寧鎮。
到達之後卻是發現王常亮門前出來的那個小校自己以前從未見過。
「這位小校,怎麼這麼面生,是王管隊新招?」蕭亦笑着詢問。
那個小校看到居然是蕭亦,頓時恭敬的對着蕭亦做了個揖,這才是道,「蕭總旗可能還不知道,就在昨日,防守大人下令免除王常亮、李震二人的職務。」
蕭亦這才知道,原來如今這長寧鎮已是換了主人。千戶防守劉一鳴回到桃花堡後便是開始清算戰時擅自逃跑將官,但是最後清算出來人數眾多,即便是劉一鳴也不可能全部處罰,這會造成桃花堡地界震動。
最後只得處理了一批最先逃跑的將官,准許其他人戴罪立功。
後又查出那李尤原來乃是被壓往京師的大安口總兵劉策之親兵,依當時大明軍律李震又有包庇之罪,王常亮有知情不報罪。最後決定,三人皆革職,暫定原長寧鎮百戶楊瀟為代管隊官,貼隊官暫不設。
「李尤呢?抓住沒有?」蕭亦急忙問道。
小校搖搖頭,「這三人至今一人未歸,防守大人正緝拿他們呢,哪敢回來喲。」
蕭亦拱手,看了一眼管隊房屋,也是沒了進去的心思,正要離去。屋內忽的傳來陣陣腳步聲。
「蕭總旗留步!」一陣爽朗的聲音入耳,蕭亦看去。
只見一人,身着一襲青色長衫,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蕭亦納悶,難道這長寧鎮也來了一位書生?
其身邊還有一人,這一人身着百戶官服,與其他虎背熊腰的百戶官不同,此人蕭亦第一眼看去,和小白臉無異,身穿軍服卻是端的一副好面相。
那百戶對着蕭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