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延禧宮,朱常洛便忍不住苦笑一聲,嘆了口氣。
遼東他是一定要去一趟的,努爾哈赤其人雄才大略,對於女真部族來說,可謂雄主,但是對於大明來說,卻是一個絕大的隱患,何況如今的遼東,已經成了一副爛攤子,朱常洛可不相信,沒有那幫官吏的幫忙,努爾哈赤這些年勢力能夠擴張的這麼順利。
他先前籌集軍費的時候,的確想要順手收拾了建州女真,但是卻沒想到如此恰逢其會,倒也算是誤打誤撞!
不過旋即他便一陣頭疼,誰能想到宮中大火之後,他這位皇帝老爹態度轉變竟如此之大!
原本在他預想當中,等到冠婚之後才會向皇帝提起此事,而以朱翊鈞以往對他的態度,定會歡歡喜喜的將朱常洛丟出去,免得一直在他老人家面前晃悠。
可誰能想到,這原本最簡單的一步,如今卻成了最難的一步,若是朱翊鈞真的不願意放人的話,那朱常洛可真是只有徒呼奈何的份了……
不過朱常洛不知道的卻是,朱翊鈞以往之所以對他十分厭惡,是因為鄭氏在他的耳邊說了不少壞話,加上朱翊鈞本身就沒見過他幾次,而且原主的性子的確不被朱翊鈞喜歡,久而久之,也便讓父子倆的關係惡化了起來。
如今朱翊鈞經過王皇后的開導,勉強丟下以前的偏見,重新審視朱常洛,卻發現這個兒子的優秀出乎他的意料,這才讓他下定決心要立朱常洛為儲君,而方才朱常洛和朱翊鈞站在一起,共同說服了內閣大臣,更是讓朱翊鈞心頭感覺這個兒子和他相像,好感度頓時提升了一大截。
如此一來,他自然不願意將自己未來的繼承人放到危險的戰場上去!
搖了搖頭,朱常洛只得出門之後,往左一拐,卻是來到了景陽宮當中,王氏自從回宮以後,便仍住在景陽宮,朱常洛但凡能進宮,總是要來請安的。
只是這一次,卻是王氏遣了身邊的婢女,親自來叫他過去的,雖不知道是什麼事情,但他總覺得有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只是朱常洛不知道的是,隨着他踏出了延禧宮的門之後,皇帝便連下數道旨意,整個朝堂便因為他們剛剛所議定的事情,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皇帝同時召見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和新任東廠提督梁永入宮議事,所談內容不詳。
但是後來有小道消息傳出,說駱指揮使和梁廠公在出了延禧宮之後,均是面帶喜色,且相互拱手道別,兩個相互爭鬥多年的部門,主官竟象是多年的老友一般……
而沒過多久,宮中便發出諭旨,倭國大戰在即,為防細作潛入,命錦衣衛會同東廠便宜行事!
頓時驚得朝臣們一陣不安,便宜行事這四個字,威力實在太大了,每一次這四個字出現在錦衣衛和東廠的頭上,都將給文臣們帶來慘痛的回憶。
一時之間,朝臣們紛紛上疏,請皇帝慎重,不可准錦衣衛與東廠便宜行事!
但是皇帝卻不為所動,只是下令安撫群臣,言道予錦衣衛與東廠便宜之權,只為大戰之前的權宜之計,且若查出有細作,定會審問清楚再行處置,群臣不必憂心。
緊接着延禧宮中便傳出了下一道旨意,皇長子冠婚之期定於二月初二,此乃舉國同慶之喜,令各地宗室及各國使節,附屬部族將領進京朝賀!
這道旨意倒是並未引起太大波瀾,雖然有些人覺得皇帝有些小題大做,但是卻忙着關注錦衣衛和東廠,反而忽略了這件事情。
相比之下,第三道旨意就顯得更加微不足道,崇信伯費甲金,彰武伯楊炳,恭順侯吳繼爵,誠意伯劉世延,懷遠侯常胤緒,新建伯王承勛為國分憂,主動獻銀充為軍費,其心可嘉,着賜玉如意一柄,待戰後另有賞賜!
旨意中並未言明獻銀多少,朝臣們便以為是這幾個勛戚世家在討好皇帝而已,均未放在心上。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道旨意下達的同時,宮中派出了數路內監,持密旨送往已經出銀的各家勛戚和大商人之家,嚴令其不得泄露銀兩數量消息,並許諾戰後必有賞賜,接着秘密將應獻銀兩送進了內庫當中。
和第一道旨意相比,後兩道旨意顯得並不怎麼引人注意,但是朝臣卻因為皇帝這般反常的舉動而開始議論紛紛,要知道,皇帝自幾年前罷朝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