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慧得傳高深秘法,修為自然更有精進,後來更是屢屢挑戰各個門派,只不過大多數修行門派的尊長都婉拒了恆慧的挑戰,畢竟無論是何門何教,修行都不是為了好勇鬥狠。
只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當年恆慧拜訪太華門,正逢太華門祭祖儀典,本來在那個場合就有晚輩弟子鬥法切磋,也是門中尊長考校弟子道法修行,恆慧旁觀良久,心緒難平,懇求之下與一位晚輩弟子鬥法,結果竟是大敗虧輸。
也不是恆慧技不如人,而是鬥法雙方都是一時英傑,對方也不得不出盡全力以應,所以到了最後敗者一方輸得很慘,可以恆慧自剃度修行以來,從來沒經過這種敗績。
而後的數年中,恆慧精進修行,不止一次找上那位太華門人,幾次鬥法或公開或私下,沒有一次勝利,而且無論恆慧怎樣進步,與對方的差距仿佛是越來越遠,最後一次竟然連接近對方都做不到。
恆慧屢戰屢敗,心境動搖,而那名太華門人似乎也對恆慧屢次挑戰感到厭煩,提議恆慧回返明王院精修佛法經義,不要孤求法術之威。
恆慧聞言沒有半分服輸之意,反倒是更為執拗,指出那名太華門人鬥法間種種疏漏,認為自己只是一時之間法力精純不如對方,但是鬥法爭勝一途上他並不認輸。
那名太華門人也沒有與恆慧爭執,勸阻不成便飄然離去,恆慧忿怨之下,求法旁門,開始修習威力強大的各路邪術,甚至不惜暗中殺害修行同道,以其生機法力來煉製法器,也就是他後來所佩戴苦黎數珠,那都是由一個個修行人的骷髏頭煉製而成,期間經可見兇殘。
其時東海巨鯨為禍,天下同道匯聚東海之濱,合力抵禦海嘯襲岸,所以恆慧作惡之舉並沒有引起注意,事後還是明王院考察弟子戒律,發現恆慧屢次缺席,這才引起尊長留心。
不過恆慧十分機敏,面對明王院同門的追查,他留下隱晦的線索,一步步將過往同門引入險境之中,然後將其逐一伏殺,所用法術也不是明王院真傳,而是自己參悟的旁門邪術。
修行人也不儘是諸事通曉,面對恆慧的偽詐,明王院一開始也搞錯了目標,以為他也像其他門人一樣,無故遭受邪魔敗類的伏擊,因此失去蹤跡。
明王院門人不多,不似太華門有遍佈九州的人手,當時的明王院主持請求太華門協助,經過一番調查與找尋之後,竟然發現此事與恆慧有所牽連,其原因很簡單,因為調查這件事的人就是當年屢屢擊敗恆慧的那名太華門人羽衣輕。
羽衣輕其時剛剛接任太華掌門不久,尋訪各派、游九州,因為當年他與恆慧多番交手,對其甚是熟悉,反施算計之後,恆慧自然暴露現身、一網成擒。
不過羽衣輕並沒有公然宣揚此事,他將私下將恆慧交還給明王院,當時明王院內中已無能制服恆慧的高手了,還是隱蹤多年的舍塵大師再度出現,將恆慧留下,並且以佛門真言困足於明王院。
按恆慧做下屠戮同門的罪孽,本該依戒懲處,但是舍塵大師親自出面,誰也不好再多干涉,恆慧便從此銷聲匿跡。
舍塵大師並沒有長久逗留,將恆慧困住之後,也超然離去,恆慧在真言枷鎖中經過數十年煎熬,不但沒有回心轉意,反而煉就了更為堅韌強悍的意志,最終掙脫困鎖,逃離明王院。
按照舍塵大師後來猜測,恆慧並不完全是自己掙脫佛門真言的,而是有人以外力干擾,但舍塵大師並沒有找到那人。而恆慧雖然脫困,但此後也沒有再生事,仿佛此人又一次消失於世間,如今想來,也只能是龍霄佩那瞞天過海的作為了。
如同世人中有作奸犯科之輩,修行門派中也不盡然都是良善正行。有時候尊長行止偏頗,門下弟子有意無意間受其薰陶影響,以至於弟子犯過;若弟子邪行惡障,尊長師輩亦有錯責。若是一門風氣有偏而不加以矯正化,很有可能導致門人集體沉淪。
不過這些話羽衣輕不可能這麼清楚明白地對明王院,當年羽衣輕巡訪天下各派,其用意就是觀察各個修行門派的風氣,一切防範於未然。
而恆慧當年已經有過一次寬恕的機會了,如果不是舍塵大師出面,以羽衣輕挾斬滅東海巨鯨之餘威,他如果要求明王院依戒懲處,恆慧估計不會活到今天。
「原來如此!」雲霄恍然大悟:「晚輩受
第三百五十六章宗門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