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壩攔江,豈有如此輕易?」雲霽主動開口發言,伴隨元神妙境展現出他對此事諸般推演,要在江河中上游修築攔江大壩絕不簡單,山川氣象牽一髮而動全身,水脈多寡、河流豐枯,這往後的牽連十分巨大。 .更新最快
如今九州山川格局,絕大部分是天地造化、自然而成,固然有上古禹聖治水壯舉,但也絕非隨意作為,而是需要因勢利導,最終目的是讓眾生各取所安。
築壩攔江,首先並不是看世間器用物力能否做到,而是此舉是否有益眾生,在雲霽的推演中,在某些江河水量積聚、易發洪峰上游之地修築水壩攔江,的確是造福之舉,如此可以調節水文氣象,減緩洪澇災害。
可這麼大的工程,牽涉江河上下千萬生民、甚至關聯到九州風雲氣象之變,絕不是一代人拍案而定,就算要做,眼下更適合是檢測水文格局數十年之變,為日後修築大壩做好準備,至於是否真有修築之必要,但看後人迫切與否。一旦要做,便雷厲風行、不可稍緩。
然而現在楚國築壩攔江,並不是為了造福生民,反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制敵武備,用江河兩岸無數生靈脅迫乾朝,企圖達到戰略制勝。
既是如此就太可怕了,因為僅僅是為築壩攔江,甚至意圖蓄水聚洪後崩毀大壩衝擊下游,那麼以楚國修行高人的手段,其實也並非無法做到,只是需要耗費無數天材地寶與經年道行深功,也必須動用全國之力來完成此事。
「楚國真有可能做到?」玉淵子也不禁問道。
雲霽繼續運轉元神妙境,其中顯現了他的幾種構想如果僅是圖謀儘快攔截江河,達到控制下游水脈的狀況,最快的辦法就是移山成壩。
江河上游兩岸不乏連綿山巒,要是以**力移轉山巒、扯動地形,將方圓數百里之地重新構築,形成一個巨大的高峽平湖,這的確是制約下游最佳手段。而被移轉的山巒地形中,本身足夠承載上游蓄水,外力難破,如果讓雲霽來做,這是最快的辦法。
是最快,但也是最難,雖修行高人有移山倒海之能,但那大多是俗人奢望,等真正能夠體會山海之厚重無量,方知移山倒海之難。
想要移轉山脈、重構地形,動輒方圓數百里一體運動,這等手段破天去無非御物驅攝,但是對法力的要求真可謂堪比天高,而且面對流動不息的江河之水、四時不定的水文格局,施法築壩過程中變數極多,如果一人之力能做到那便是奇蹟,參與人數越多,其中各方面配合調動、涉及的各方承受,變化會成倍數遞增。
「移山倒海,是輕易,古往今來移山之人又有幾許?」玉淵子聞言後連連搖頭,在場修行高人都不住嘆息,他們清楚各自道法玄功所達極限,真要改造山川格局,絕對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此舉牽涉的天地異變,否則稍有不慎遺禍萬年,哪個修行高人都承擔不起。
「那便是另一個辦法了。」雲霽繼續詳述
改造山川格局總歸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越漫長,涉及變數越多,對施法築壩要求越高,那麼雲霽便退而求其次,或可煉製一件規模空前龐大的法器,此器具備感應天地造化之變、自行移轉山川格局,內設變化無窮的法陣禁制,外設環護守衛的陣式。
法器直接落在需要攔截江河的流域,然後以多名修行高人的法力共同御使、運轉法陣,需要攔截江水時以法陣收攏,需要引泄洪峰則展開法陣,收放自如,無需由人力直接對抗自然造化。
明心殿眾人聞言無不瞠目結舌,玉淵子神色僵硬地問道:「雲霽道友,世上可曾有此等法器?」
「或曾有,我輩未可知,但此器並非不能成。」
雲霽這種設想自然不是無中生有,實際上他在了解到太華門天衍玉鎖的煉製玄理後,對煉器之道的參悟有所精進。這件能夠改造山川格局的龐然法器,其實就是效仿四十九件天衍玉鎖與九州禁制,而且對比起來,雲霽設想的這件法器,規模要得多了。如九州禁制不過是拆分成四十九件天衍玉鎖,並且盡最大可能利用九州自身格局,是太華門歷代傳承精髓之總結,本身不啻是鑿煉九州天地為大器。
碧亭山一脈在九天神造會後就已經被認定是修行界煉器第一的傳承,雲霽此言具備相當權威。
眼見眾人議論紛紛,玉淵子再問道:「雲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