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器石中的元神心印得知,此處名叫仙壺洞天,最初是海上一座島嶼,但仙壺洞天中並不僅僅有這一座島山,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另有二十八座島,如群星列宿,護持天地靈犀。
而地處中天位置上的仙壺島,巍峨曠大。元神世界向外籠罩,若作高空鳥瞰,仙壺島地形如同其名。北方山勢起伏,最高處玄武峰上雲霧終年不散,向南一路瀑流溪河不絕,在島嶼南端流入大海。
齊德仲等人在島嶼南端一處天然港口下船,元神中隱約能夠感應到,此地久遠前有人跡出沒,而如今岸上只有偶爾隱現的鷗鳥蟹鱉。
雖然是近乎於外界完全隔絕的洞天世界,可內在生息依舊獨立運轉不絕,齊德仲推算了一番,以仙壺洞天的曠大,在此地生活數萬黎民百姓並無問題,甚至在此開宗立派也完全足夠,畢竟這裏是真仙打造的洞天基業。
齊德仲倒不急着探索仙壺洞天各處,而是帶着弟子們前往島嶼北方的玄武峰,山腰處有一片古樸殿堂,是此地過往修行人拜師祭祖的地方。
仙壺洞天如今已然無主,但齊德仲得此機緣畢竟是從壺洲客而來,若要在此地修行,理應崇敬壺洲客與列代祖師。
壺洲客往上總共十七代修行人,一共十七面牌位,最上方的洞玄子料想就是仙壺島法脈的祖師,很有可能就是仙壺洞天的開闢者。
而在列代祖師牌位最下方,還有一面用白綢遮蓋的牌位,齊德仲掀開一看,正是壺洲客本人的牌位。
見狀如此,齊德仲臉色不禁一沉,想來壺洲客離開洞天,前往晉陽城助陣,是早就做好豁盡性命的準備,連自己的祭祀牌位都提前準備好了。
但有一,如果仙壺島在他離開之後,再無人得知其下落,這座祭祖殿再無人光顧,那他準備自己的牌位幹什麼?或許壺洲客早早就預料到自己面臨的結局會是如何,鯨骨杖中的道種心印也早已留下,靜待有緣人履足洞天。
齊德仲長嘆一聲,與眾弟子在祭祖殿中灑掃一番,然後與眾弟子恭恭敬敬朝着仙壺島十八代祖師叩拜。
至於紅塵酒,在齊德仲師徒叩拜完後,也朝着仙壺祖師深施一禮。
仙壺法脈雖然不是修行門派,但是要建立門派的一應基業根本其實都有。
所謂修行門派,可不是隨便糾集一夥修行人就能建立的,除了本身修行道法傳承來歷清楚明白,還要能讓修行同道認可,而這種認可,也不是江湖綠林草莽、宴請五湖四海那般就能完成的。
修行門派最根本的幾樣東西——門規戒律、道法經卷、門人冊錄、器物譜、門派信物。
其中,前三樣最為緊要。門規戒律不必多提,這是道法修行的根基、修行人處世原則。
其次是道法經卷,哪怕是號稱道法不落文字、單由口傳心授,但修行門派建立之初,必須要考慮後世傳人資質悟性,也需要有入門的口訣心法,作為後世傳承的必要基礎,更完備的則是留下存載道法心境的玉簡。
至於門人冊錄,畢竟並非所有修行人都安於持戒清修,自古以來多得是依憑修行法力邪行惡障之輩,若是出身修行門派,那麼按一般規矩而言,需要其人原本門派尊長出手清理門戶,有門人冊錄則是此行依託。
別的例子,就好比齊德仲被飛雲門逐出,去名除籍,其人身份不再在門人冊錄中,從此淪為江湖散人。其人一舉一動與出身門派有所牽連,生死安危自顧。
而一個修行門派的式微,最能體現的就是這三者的傳承失落。門人戒律不守、道法不精、冊錄不載,修行門派就漸漸傳承斷絕,後世傳人淪為江湖散人。
除此之外,就是宗門器物譜與門派信物,前者是用來記載器物的煉製、消耗、損毀等情況,何時煉製、採取何種天材地寶,有何緣法牽扯、前因後果,統統都要記載清楚,一般來,傳承越悠久綿長的修行門派,器物譜記載越繁多,甚至隱約能看出一個門派的歷史。
至於門派信物則未必所有宗門都具備了,這一般為了表示門人弟子的出身來歷,或者下山辦事時,需要號令門外弟子時的標識。譬如太華門,法器松針切就類似門派信物,修為到了相當程度的弟子,幾乎人人都會煉製此法器。
而仙壺一脈也有類似的信物,並非是壺洲客的鯨骨杖,
第七十九章仙壺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