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就這麼站在西暖閣的角落裏,對於朱由校這位大明皇帝和其大臣們談論的軍國大事,他並不聽得懂,但他很享受現在這種氛圍。
特別是當他看見兩個看上去頗有紳士風度的大臣(其實是錢謙益和李明睿這對老冤家)在當面對質而這位大明的帝王沒有責怪的意思時,他心裏很為震撼,暗嘆這才是一個先進國家該有的民主!
反正無論如何,依舊還對歐洲中世紀深惡痛絕的伽利略現在看大明就跟見到情人一般怎麼看怎麼喜歡。
然而,實際上,現在的朱由校對這位在科學巨匠刻意表現得特別冷淡。
因為他讓伽利略來大明本身就沒有指望靠伽利略一下子就讓大明擁有飛機坦克和大炮,他讓伽利略來大明,只是想在大明注入一股西方科學研究的新思維,即重視基礎研究,而非單純追求應用性研究。
為了讓大明儘快擺脫內憂外患的困境,朱由校不得不在科技發展方面一味的搞大躍進,即在某一方面理論知識還未完全成熟時,一個有關這裏科學方面的現實產品就先做了出來。
這就造成了儘管大明現在有不少的科學技術工作者,但更多的卻是技術性人才,即只能在製造而不能創造。
皇家工程院靠着幾個天才型的技術官員在尚未完全成熟的理論基礎上借着朱由校提供的金手指和自己異於常人的理解力讓大明出了不少科技產品。
但作為創造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研究的皇家科學院卻是鮮有成就,他們現在已經僅僅局限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追尋前人的古籍進行整理挖掘唐宋時代沒有完全開發的技術遺產,另一方面是消化朱由校給他們的理論資料,儘量用大明現有的自然科學基礎去解釋和建立理論框架。
不過,無論是前人還是朱由校給的,都帶有隨意性和目的性,而這些半吊子出身的天才型大明理論科學家們很難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更何況現在的他們還並不重視實驗性科學,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習慣形而上學的東西,更善於利用大腦去推理,而不太習慣於用實驗去證明,在絕大多數人眼裏,古人似乎比現象更可靠。
而伽利略則不同,他作為西方科學界的泰斗,這類自然科學基礎性研究儘管不被教會所喜,但事實上在他的世界裏的的確確就是主流,有一整套的理論基礎和體系。
所以,讓伽利略來到大明或許可以彌補大明科技發展這方面的不足,至少能讓伽利略在大明奠定他的近代科學基礎。
之前在大明服務的幾個西洋番如湯若望、利瑪竇等人大多數都是屬於半路出家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本來是傳教士可以說是神學愛好者,對自然科學只是業餘愛好,或者說思維方面還是有不足的,因而西方的科學發展在他們身上並沒有體現出多大的價值。
如果要說利瑪竇和湯若望想對大明有所技術隱瞞,倒也沒多大可能性,畢竟讓幾個傳教士隱瞞也隱瞞不了多少,更何況現在朱由校對他們可是逼得緊,如果真敢什麼都只說一半,朱由校也會毫不猶豫的讓他們去蹲詔獄。
朱由校在和幾位內閣重臣和特指進入西暖閣的六部重臣在確定今年針對北方軍事行動和接下來的改革試點地區確定後,且針對一些突然發生的自然災害如何賑濟的國事確定後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伽利略這裏來。
朱由校一改起初嚴肅而又不苟言笑的表情,在伽利略面前還是露出一抹微笑,也隨意的往椅背上靠了一靠,見伽利略估計是年齡也有些大且站得太久而有些雙腿發顫便命王承恩給這伽利略抬了個杌子來。
伽利略坐下後還是很彬彬有禮地朝朱由校彎了個腰,用蹩腳的大明官話說道:「見過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
朱由校點了點頭,便笑道:「朕請你來大明並非要你為我大明做出什麼卓越貢獻,朕只是希望我大明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內科學家的搖籃,讓你來這裏,就是為了給你一個安穩而又舒適的研究環境,在這裏,你可以毫無保留的提出你的科學觀念,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也好,還是事物落地是勻速也好,沒人會因為你的意見不同而威脅你的生命,包括朕,朕絕對不會因為你學術上的爭論而對你有半點不敬,你可以儘早把你的天文望遠鏡弄出來,朕可以給你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