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劉桐很少在國家大事上發表自己的建議,但很多事情又必須要讓劉桐知道,並且按照法理,攝政長公主需要對各個地方的奏摺進行回復。
有沒有好好回復這種事情先放在一邊,就漢室現在的情況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回覆,其他的先丟在一邊再說。
單從理論上來講,北貴山區那邊混到六百石的老哥都可以寫奏摺上報,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流轉,到劉桐手上批閱之後送回去。
可這只是理論上,假設這種理論真的能得以施行,那北貴山區的老哥現在怕不是為了六百石的官職都打起來了,然後努力學習公文寫作,盡最大努力先給劉桐整個公文,表述一下自身對於漢室長公主的崇敬。
然而這種事情完全沒有發生,北貴山區的老哥努力學習漢字,寫的公文基本都石沉大海,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劉桐壓根不干涉朝政!她在某些方面極為的克制,雖說已經確定劉備和陳曦並不會害她,但劉桐對於行使皇帝的權力還是非常之謹慎。
按照劉桐的話來說,她擔心自己沉迷於這種執掌天下的大權之中,等到需要退位的時候無法調整好心態,做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所以還是直接不去碰這份權力,只在可控程度內行使即可。
此話真假且不言,但劉桐不直接行使皇帝的權力這點倒也確實是事實,而劉桐不行使,那總得由官僚系統來行使,所以後面由政院這邊分割了權力,一定程度上執行了近乎明朝內閣的票擬制度。
但和明朝的票擬不太一樣,漢室目前行使的票擬制度,外廷的奏摺和匯報是先送到政院這邊,因為劉桐過於慵懶,很可能會導致重要政務的拖期,所以從一開始劉桐就明言了,外廷的奏報由政院這邊做出審批之後,再送往宮廷,經由攝政長公主「審核」之後,再行給出回復。
總體而言,漢室這套政策讓政院的權力巨幅增大,這也是政院能按住某些事件的重要原因,因為這套政策下,政院可以直接將某些奏摺直接作廢,雖說截止目前還沒出現過這種情況,但真要做的話,確實是能做到。
故而陳曦也在考慮後續對此進行改良,但劉桐那邊不太配合,導致這玩意兒大概率會延續到元鳳二十年結束,拉開新的篇章之後,直接改掉,畢竟元鳳建元所宣佈的律令之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目前元鳳朝實行的制度是因人成事,而非是制度成功,所以後續會逐漸消減人的因素。
也是因為這一離譜的制度,票擬權顯得非常逆天,因為劉桐基本沒有駁回過票擬的內容,每次都是挑幾個審一下,然後讓絲娘將玉璽拿過來直接蓋章就是了,至於剩下的大多數的奏摺都是由辛憲英審閱。
故而私底下也有人稱辛憲英是內相什麼的,不過這種說法倒也沒有讓人感覺到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怎麼說呢,漢朝離譜的地方就在於,你所能想到的離譜操作,前輩都已經給你幹過了,並且這些離譜的前輩乾的很好,以至於你很難用男女性別這種東西來攻擊你的對手,你只能攻擊對方乾的不行
至於女性內相,咋說呢,在東漢已經出現過了,和熹皇后鄧綏在臨朝稱制期間,任用並深入參與政務的女性叫做班昭,就是古代四大才女的那位,當然在東漢年間,班昭被稱之為天下第一才女。
這個叫法真要說其實也不能說是捧殺,因為班昭確實是有能支撐這個名望的功績和能力,不提輔佐和熹皇后鄧綏穩定天下大局,頂着天降隕石,四夷動盪,天下岌岌可危的糟糕局勢,穩住了漢家江山,光是一個修史,在古代就足夠支撐起這個名望了。
畢竟古代官方修史,能參與的都是大佬級別的人物,甚至越往後,能否參與修史,直接關乎着自身資歷和官職的上限。
而漢書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都是班昭獨立完成的,並且其還輔助兄長完善了漢書的其他部分。
這個強度對比的話,東漢末年在文人圈子裏面最牛逼的那幾位,也就鄭玄、蔡邕這等勉強夠碰瓷。
修史這種偉業,在古代的文人圈子裏面屬於頂流的頂流,甚至哪怕到了現代,修史,並且修出讓同時代信服的史書那也是最頂級的神佬。
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