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全校慶祝軍理工代表隊獲得桑赫斯特比賽第三名的大會,如期召開。
前面的的汪主任和謝治平都對參賽講得太多了,輪到蒲英演講時,她把重點全放在了美國之行的見聞方面。
「……我們結束了對西點軍校的參觀訪問後,第二站來到了華盛頓東面安納波利斯市的塞文堡,這裏是海軍的『西點』——美國海軍軍官學院的所在地。
這兩個軍校可是死對頭。我們在這兩處參觀時,特別明顯地感受到陸軍和海軍兩個不同兵種之間那種互相不服輸、『老子天下第一』的勁頭兒。
在西點校園裏的教學樓和學員宿舍樓頂上,經常可以見到用黃色油漆寫上去的非常醒目的大字——『GO ARMY』(參加陸軍)和『SINK NAVY」(擊沉海軍)。西點學員們也經常把『ARMY OVER NAVY』(陸軍勝過海軍)掛在嘴邊。
有趣的是,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也同樣在醒目的地方到處寫着『GO NAVY』(參加海軍)和『BEAT ARMY』(打敗陸軍)的字樣。我甚至看到從校園內的軍人商店購物出來的學員們,手裏大大小小的包裝袋上都印着『BEAT ARMY』字樣。
一開始看到這些口號標語,我們還覺得很不適應,因為在中國軍校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挑動不同軍兵種之間矛盾的標語。
後來我才知道,美國的陸軍和海軍自建軍之日起,就分別擔負着向外擴張的任務。也是從那時起,兩個兵種之間爭奪戰功、爭奪經費、爭奪人才、爭奪社會地位的鬥爭,就從沒有停止過。
這些口號最先出現在兩個學校每年底在費城舉行的美式橄欖球比賽,是雙方啦啦隊喊的口號。這麼多年來,兩支隊伍互有勝負,而這口號也漸漸深入人心,成為了雙方學員的口頭禪。
我一開始覺得這些口號挺幼稚的,可是後來一想。這應該是美國軍方有意引導的。他們用年輕人喜歡的體育運動,來培養他們的兵種榮譽感和團隊意識,同時也培養了爭強好勝的競爭精神。
所以說,美國軍人也是很『講政治』的。
只不過他們的做法比我們更隱蔽。也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罷了。
我還記得,在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的核心建築——班克羅夫特大廈前,有一口鏽跡斑駁的青銅鐘。
那是1954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軍艦從琉球國王那裏奪來的戰利品。它一直作為美國海軍的驕傲,樹立在大廈正廳門前。
每年新學員入學、老學員畢業。都要舉行進出大廈典禮,他們會排着整齊的隊伍,從銅鐘的旁邊以及大廳內懸掛着的佩里畫像前經過。
所以,這口鐘和它的征服者佩里,一定在這些美國海軍的准軍官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這些美國軍人都以這個侵略得來的戰利品為驕傲,並懷着這樣的信念邁步走向全世界的時候,他們給世界各地的人民帶去的會是福音嗎?」
「不會。」台下有同學小聲說道。
蒲英點點頭,繼續說道:「是的,西方發達國家在近代就是靠着野蠻掠奪和血腥屠殺起家的,他們主導的文明核心。其實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我們對此必須心懷警惕,不能再成為第二個大清王朝。
不過,這次美國之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美國軍人,包括在校學員,任何時候都是一副『隨時準備上戰場』的架勢。
從西點要塞到塞文堡,從卡萊爾兵營到麥克奈爾堡,從巴林空軍基地到昆特克爾海軍陸戰隊訓練中心……我們走訪過的美軍基地和軍校,都是綠樹成蔭。環境像公園一樣優美。
但是,和這種悠閒愜意的格調形成極大反差的是,基地和校園內的訓練嚴謹,軍官士兵和學員們人人都是一身迷彩服、高幫作戰靴。袖子挽得高高的、帽檐壓得很低,好像隨時可以立即出動。
我看到,在那些燈光從來不關、空調從來不停的舒適安靜的教學樓、研究中心和圖書館裏面,美國軍人們一邊喝着咖啡,一邊卻在翻看着堆積如山的關於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武裝衝突的資料。
在塞文堡海軍學院,我更是看到那裏的軍官面對着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的美麗海灣。卻無心欣賞,一心在手中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