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了一會兒,苗苗就去找相機,大家和阿嬤在屋裏照了幾張合影。
阿嬤嫌屋裏氣悶,說道:「乾脆我們去壩子上照相!中午就在那邊吃飯了。」
「壩子在哪兒?遠不遠?」苗苗的提問最快,而且一問就是一雙。
「還穿這身衣服出去嗎?」佳佳看着身上漂亮的藏服,有點捨不得脫,但又怕穿出去弄髒了。
「在壩子上能吃什麼啊?」似乎只有蒲英對吃的問題比較在意。因為自從上了高原,她的食量就大增了。
阿嬤一張嘴都快答不過來了,她揀緊要的逐一答覆:「當然穿着去了!……那邊的帳篷里,可以做吃的……在哪兒啊?跟着阿嬤走就是了,不遠!」
三個女兵對這回答都很滿意,趕緊準備一下出行的行頭。
苗苗自然是把她的寶貝相機背好,佳佳則把自己的漫畫本找了出來,說是要畫草原上的風光。
只有蒲英什麼都不帶,因為她早就隨身帶好了鐵胃鋼牙。
阿嬤將桌上的點心用帕子包了,放進一個小背簍里,說是帶到壩子上吃的。三個女兵都要搶着背,最後還是蒲英搶到了,背在自己背上。其實這背簍也並不沉,只不過沒有讓老阿嬤背的道理。
阿嬤看着她,笑着點頭:「背上這個,更像我們藏家姑娘了。」
隨後,阿嬤在客廳給兒媳婦打了個電話說明去向後,就帶着三位盛裝打扮的「藏族」姑娘出門了。
剛走出沒多遠,正在門口拾掇馬車的鄰居大叔抬頭看見了,表情驚訝地說了幾句嘰里咕嚕的藏語。
阿嬤聽了哈哈大笑,轉頭對姑娘們說:「他問我,你們是不是拉薩來的貴客啊?怎麼一個個都長得好像仙女似的。」
三個女兵畢竟還是小姑娘,聽了這話,心裏都有些小得意,臉上也笑得更燦爛起來。
等鄰居大叔知道她們是遠方來的漢族客人後,馬上熱情地邀請阿嬤和姑娘們坐上他的馬車去壩子上。這馬車。其實就是個平板車,是用來運貨、運草料的。不過在兩邊的車幫子鋪了幾層毛氈後,坐上去倒也不難受。
一路上,阿嬤和趕車大叔說說笑笑。蒲英等人聽不懂。就忙着欣賞路邊風光。
阿嬤家本來就在城邊,沿着城邊上一條寬而淺的河流往遠方走,就走進了那無邊無際的,像風中起伏的綠色綢布一樣的大草原。
行駛在草原的土路上,身子一顛一晃地。鼻尖隱約聞到嫩草清香和牛羊膻味混雜着的氣味。
這味道並不難聞,而且配合着草原曠達又婉約的氣質,別有一種自然和原始的風情。
阿嬤所說的壩子,就是河邊一大片較為平坦的草地,距城不過幾里地。遠遠地,就能聽到那裏傳過來的歡快的音樂,還能望見那成片的白色帳篷城。
其中一個巨帳非常顯眼,有普通帳篷的三層高。走到近處,發現這巨帳還沒有完工,只是內部的鋼架搭好了。外帳剛剛有了雛形。不過,從外帳上看到的繪畫、造型等宮殿式的裝潢風格,也可以想像得出完工後的壯麗輝煌。
阿嬤介紹,那是縣政府搭的格薩爾王帳,是為一個月後開幕的文化節準備的。
看到帳篷周邊和壩子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蒲英等人不禁感嘆:怪不得小縣城裏看不到什麼人呢,原來人都跑這兒來了。
阿嬤告訴她們,金馬草原是高原牧區,地廣人稀。縣城內只有8千多人口,全縣總共不過4萬多人口。倒是牛馬羊之類的牲畜比人多多了,足有44萬頭(匹)之多。
這些天,壩子上正在開轉山會,聚集了鄰近鄉里的牧民。看起來是很熱鬧了。但是等到文化節開幕的時候,將會有幾萬人從藏區各地趕來,那才是金馬草原的最大盛事。
文化節是和內地學習過來的一種發展模式,也就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說起藏區,人人都知道拉薩。但其實,金馬地區作為藏區文化中心的歷史。還更為悠久。因為它曾是傳說中的格薩爾王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這裏能夠說唱《格薩爾王傳》的民間藝人是最多的。
蒲英等人也聽說過這部著名的史詩,它是世界最長的史詩,是藏文化的瑰寶。
但是,聽了阿嬤的介紹後才知道,這部史詩最早並沒有實體,
036章 阿哥和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