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得到冀州估計手下的力量也差不多拼完。
以自己多年在草原作戰的經驗來說,陷入持久戰是得不償失的,還不如見好就收,把三郡的人口糧響一起運回幽州,坐山觀虎鬥,等劉學吾和袁紹兩敗俱傷的時候再一舉奪下冀州全境。打着好主意的公孫瓚說干就干。一方面安排轉移,一方面率領着軍隊繼續奮戰掩人耳目,等到半個月後,張遼和袁紹蔡發現清河、趙國、巨鹿三郡早已是人走樓空。
可是沒有人的三個郡依舊是三個郡啊,而且這清河、趙國、巨鹿這三郡土地肥沃,只要遷移一些流民過去,不用幾年就可恢復生機。如此大的誘惑,放棄了那可是得不償失,得知消息的袁紹和張遼紛紛出兵去搶佔三郡土地。
這次雙方都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一個月連續數十次遭遇戰,不得不說顏良文丑的確是世間猛將,在交戰中屢屢得其上風。還好現在的張遼這邊算是兵多將廣,張郃、高覽、麴義、逢紀和朱靈等人其中只要兩人聯手便可擋住一位,所以雖處下風,但也堅持得住,每每都是從早打到晚然後雙方鳴金收兵。
有人或許會說,張遼不是挺能打的嗎,他怎麼不上呢?
作為統帥者居中軍號令大軍,派兵遣將方為大帥,所以不是張遼不出戰,而是不能輕易出戰。這些軍隊的都是剛收編回來,一切都要有張遼坐鎮,這才可穩定軍心,他若張遼陣前受傷或死亡,到時候軍心魄散,不用戰就自己奔潰了。
現在張郃、逢紀都還年青,還未成長到猛將的層次,估做稱為勇將。所以現在張遼手頭上是有勇將,有兵力,缺少軍師和衝鋒陷陣絕世猛將,所以這一切讓他極為頭痛。特別是前不久自己的心腹愛將,先鋒馬凌被顏良斬於馬下,更是在他的心口上雪上加霜。
此時營外侍衛來報,有一白衣小將騎着馬匹帶着二三十人前來投靠。額,滿臉好奇的張遼換上鎧甲走出營帳,只見來人,白衣白馬手持銀槍在選將擂台上一人同時斗張郃、高覽和朱靈三人竟不落下風。
只見這白衣小將,單手舞動銀槍,瞬間甩開朱靈的大刀,側身避過張郃的長槍,反手在馬背上轉身一個回馬槍抵住了真準備拿着刀砍過來的高覽。
「好,好俊身手。」拍手叫好的張遼笑着走過去。
正在比斗的幾個人看到張遼走過來也都停下了手,拱手做了個軍禮,異口同聲的喊道:「參見大帥。」
張遼笑着扶起眾人,笑道:「自家兄弟何必多理。」
然後對着這白衣小將問道:「閣下武藝超群,就是在下也萬分莫及,不知如何稱呼,為何投軍啊?」
這白衣小將見來人竟然就是聞名天下的雁門候手下第一大將張遼,不由得激動的說:「在下趙雲,常山本地人士,原本乃是公孫將軍手下一小校,可惜公孫將軍竟然進攻冀州,使得三郡百姓流離失所,吾實在看不下去。久聞雁門候禮賢下士,張將軍又以仁義治軍,索性帶着手下數十心腹前來投奔。」
「啊,莫非汝是常山趙子龍呼?」張遼有些小激動的問道。
「在下正是,不知道張將軍如何知曉在下。」趙雲有點莫名其妙,自己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軍中小卒,張遼又是從何得知自己。
「子龍切面猜疑,我與侯爺身邊時,時常聽他提起,冀州多英豪,猶數常山上將趙子龍,銀色長槍白鎧袍,膽色驚人氣如山,忠義蓋世皆無雙。」張遼笑着拉起趙雲的手說道。
這下子趙雲對於那位雁門候的嚮往之情又加深了一些,見張遼如此對着自己,立身就拜,開口說道:「今能得知侯爺和將軍的賞識,吾趙雲願為侯爺為將軍校死命,馬革裹屍終不悔。」
「好,好,好,不過有點要記住,是為侯爺,大家都是為侯爺效命,將來封侯拜相建功立業。」張遼扶起趙雲嚴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