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的另一頭,楊教授聽出了周晨的疑問,知道周晨是誤會了。
「不是你想的那樣,論文本身沒有問題,答辯委員會也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已經被評選為a級優秀論文了。」
這下周晨更加疑惑了。
「楊教授,既然論文沒問題,那遇到的狀況是什麼?」
楊教授笑着說道:「是好事,具體的情況電話里說不清楚,你先到我辦公室來一趟,咱們慢慢聊。」
「哦好的,我這就過去。」
掛斷電話,周晨還不明白楊教授口中的「好事」究竟指的是什麼,不過既然是好事,那他應該沒有煩惱的必要了。
只是這樣一來,他就沒法回宿舍了,於是找了個地方三下五除二將早餐吃完,周晨便朝指導老師楊教授的辦公室走去。
楊教授名叫楊河信,今年65歲,原是國家天文台的一名高能天體物理學家。
現返聘在中科院大學做基礎理論研究,專長為超新星爆發和黑洞理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通過觀測手段試圖闡述宇宙線與超新星爆發之間的聯繫。
楊河信的辦公室在物理科學學院大樓的最北邊,因為是一個人擁有一間辦公室,所以內部的佈局比較隨便。
在辦公室的顯眼處放有一塊黑板,上面寫着一串串鬼畫符般的公式推導,密密麻麻的公式鮮少有常見符號,外行人一看就有種頭暈目眩的感覺。
周晨趕過來的時候,楊河信還埋頭桌案在對幾篇論文進行修改,見周晨來了,他這才停下。摘下眼鏡,一臉高興地示意周晨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
周晨在楊河信底下跟了兩年多,對楊河信的脾性已經非常熟悉,知道這個老頭待人沒什麼架子,於是遂從他的意願,在他面前找了個地方坐下。
楊河信高興道:「小晨,我這裏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關於你那篇論文……」
「……經過答辯委員會全體評委的一致表決,你那篇關於黑洞狀態的論文被評為了本屆碩士研究生論文中的a級優秀論文,這是已經定了的事情。」
說着,楊河信笑容洋溢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得意門生,臉上的表情顯得和藹可親。
「不過關於論文的刊登問題,委員會裏有一些分歧。」
「什麼分歧?」周晨有些意外。
「答辯委員會原本想將你的論文刊登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上,同時作為學術論文推薦給《天文學報》進行刊登,不過梁致遠教授那邊提出了不同意見……」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的5種學術期刊之一,屬於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創辦這份期刊的宗旨是為了及時反映我國研究生、導師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性科研成果,以達到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術繁榮的目的。
尤其在反映當代研究生論文的前沿性和創新性特色方面,具有標杆式的作用。
從某種程度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的存在,就是專門為未來科學大師們提供的、發表處女作的試驗田。
在中科院大學,每年畢業季到來的時候,同時也是論文最泛濫的時候,經過一重重大浪淘沙般的篩選,校方會從眾多畢業論文當中選出幾篇優秀論文,將它們推薦給《學報》進行全文刊登。
相應地,這些質量過關,入圍《學報》刊登名錄的論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屆畢業學生的競爭力,於學生而言,既是實力的證明,又是一件錦上添花的好事。
周晨的研究生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並將登上《學報》,楊河信事先就有預測,所以心底倒沒有多少觸動。
不過如果能夠作為學術論文登上《天文學報》就不一樣了,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期刊,自己學生的論文能夠登上《天文學報》,對於楊河信來說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這時候楊河信對周晨這個學生越發覺得滿意了。
《天文學報》是由中國天文學會主辦,紫金山天文台承辦的一份天文學術性期刊,一個季度發行一期,在國內天文界有着響噹噹的名頭。
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天文學報》編委會由30位目前天文學各領域的資深教授、研究員等組成,主編則由從事天
第六章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