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昊的大獲全勝對於阿魯巴尼亞而言則是天大的噩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八萬大軍只剩下了一萬多人,兩員大將一個戰死一個被俘,幾乎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更關鍵的一點是原本用於拱衛都城巴斯拉底的主力幾乎在這場戰役中消耗殆盡,如今可以用來防守巴斯拉底城的兵力只有不到三萬人。
人們在驚恐之餘,自然而然的把失敗的責任歸結到了負責巴斯拉底城防禦作戰的總指揮卜波斯身上——如果不是卜波斯指揮失誤,調度無方,何至於遭受如此大敗?在這群人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就是宰相比留烏爾達斯,他暗中煽動民眾鬧事,同時也推動自己的黨羽向國王陛下進言要求把卜波斯撤職查辦。
可惜他的所有努力都沒有得到國王迪卡爾二世的回應,理由也十分簡單,當初駁回卜波斯重新啟用阿德勒姆的人正是國王本人,而卜波斯認為除了阿德勒姆以外無人能在野戰中擋住李天昊。事實也正證明了阿德勒姆的預料不錯,李天昊壓根兒就沒有進攻巴斯拉底的企圖,而是一直在周邊打轉,如果不是派出去的兩支部隊都被輕易擊敗的話,原本是可以制止帕爾契軍的企圖的,事到如今迪卡爾的確沒有什麼臉面來責怪卜波斯。
除了這個理由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蘇拉暗中的運動所致。作為蘇拉一黨的重要棋子,卜波斯的去留將直接關係到權力天平往哪邊傾斜,為此蘇拉也是不遺餘力地要保住卜波斯的位置。兩邊暗中博弈的結果是迪卡爾二世最終決定對於卜波斯只是予以訓斥,並沒有剝奪他的指揮權。
迪卡爾這麼做當然不光是為了平衡兩派的權力天平,更關鍵的是他現在還需要卜波斯的指揮能力來拱衛都城,如果這時候把他撤換掉,那麼整個阿魯巴尼亞唯一可以替換卜波斯職位並且還有餘裕的人就只剩下賦閒的阿德勒姆了。
可以算是替迪卡爾背了黑鍋的卜波斯表面上雖然沒有任何怨言,但是他還是希望迪卡爾二世能夠重新啟用阿德勒姆來挽救危局,這一點讓迪卡爾二世非常惱怒,卻又不能太過發作。畢竟眼下最大的危機是城外的李天昊的部隊,至於其他的內部鬥爭則可以稍後再議,因此迪卡爾只能以遠水難救近火作為藉口,希望卜波斯能夠憑藉一己之力來力挽狂瀾,拯救巴斯拉底。
其實卜波斯對於守住巴斯拉底倒是沒什麼擔心,畢竟李天昊的兵力也不過四萬人,想要攻克巴斯拉底是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頭痛的是白白丟掉的數萬軍隊和巴斯拉底城周邊地區百姓對國王的信心。
事情的轉機很快就到來了,第一個轉機就是被李天昊俘虜的兩萬多士兵居然毫髮無傷的回來了。這對於卜波斯而言可以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可是迪卡爾二世對此的反應卻是禁止這些士兵入城!
從迪卡爾的角度來想這件事情很簡單,這兩萬多人既然是被帕爾契給放回來的,那麼裏面不知道混了多少個奸細。一旦放進城來,他們就會趁機打開城門放帕爾契軍隊進來,到時候王都就淪陷,這正是對李天昊最為有利的局面。把這兩萬人關在城門之外,如果帕爾契軍真的殺過來至少他們還能成為巴斯拉底的第一道屏障。
從這一刻起,卜波斯對於迪卡爾二世的忠誠發生了改變。他意識到自己的國王已經不再是當初效忠的對象了,國王的雙眼已經被蒙蔽,他的思維開始走向了一個畸形的角落——迪卡爾根本不曾考慮過這兩萬多名士兵的感受,他們在歷經了投降被俘的屈辱以後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都城,卻被自己人拒之門外,這些人沒有武器,糧食,甚至連水都極度匱乏,可是他們的國王竟然期待在沒有任何安撫的條件下讓他們繼續作為都城的肉盾!卜波斯甚至慶幸帕爾契軍解除了這些士兵的武裝,否則他真不敢想像究竟會是帕爾契人還是阿魯巴尼亞人對都城的牆壁發起攻擊。
好在上天似乎還沒有捨棄阿魯巴尼亞,就在這兩萬多人被拒之門外開始鼓譟騷動的時候,第二個轉機到來了——鎮守在北部邊境的大將阿魯法帶着他的七萬大軍連夜趕奔到了距離巴斯拉底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阿魯法何以會到來,這一點別說卜波斯,就連迪卡爾二世也覺得大惑不解,但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當口,迪卡爾至少覺得這七萬人的忠誠比門外的兩萬士兵要可靠得多,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慰勞阿魯法和他的軍隊,並且讓他們直接開赴到與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