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轉眼已到來年四月,王猛在張慕仙門下已學習九個月。九個月學習,王猛將數萬冊兵法、歷史、治國書籍通讀,整個人氣質已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身上災民氣息退去,多了一股書卷氣,若仔細觀察他的眼神,其中更能見到一股兇惡之氣。
張慕仙雖未收王猛為徒,也未傳他法術,卻為他量身定製一身武功。有接近金仙境的張慕仙指點,王猛已打通奇經八脈,一身武功登峰造極,直追江湖中一流高手。
「前輩,晚輩有一事不解!」王猛手握書卷,眉頭緊皺。
張慕仙呵呵笑道:「有何不解,儘管道來!」
王猛說道:「晚輩讀史書,從下自上追索,從漢武至秦皇,在至戰國,再至春秋,再至於周、商、夏,目前已讀到上古。弟子用前輩所教辯證法看待史書,總感覺其中有許多矛盾,邏輯不能自恰之處。
譬如趙氏孤兒,屠岸賈滅趙家滿門,其實力定然相當龐大,倖存下來的趙武,如何以一人之力完成復仇?這樣的結果能令人大快人心,實際上卻毫無操作方法。
還有這一段,《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於荊山上伐薪偶爾得一璞玉,先後獻於楚厲王、楚武王,卻遭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砍去左右腳,後「泣玉「於荊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識寶,琢成舉世聞名的「和氏璧「。卞和先後三次獻和氏璧,才遇到楚文王識寶,這也說不通。我若是卞和,可先在璞玉上開一窗,自能顯露內里乾坤,怎會被砍掉雙腿?」
張慕仙點頭笑道:「讀書能夠深思,王猛,你已讀書有成,可以平天下了。我來告訴你,歷史為什麼這樣記載。
讀歷史,不但要縱向比較,更要橫向比較。你讀韓國、魏國、趙國歷史,其中都有趙氏孤兒之事。你再讀同時代秦國、齊國、燕國、楚國歷史,根本沒有趙氏孤兒此事,我可斷定,趙氏孤兒乃是趙國人自己編的,為三家分晉找藉口。晉國王室既然曾滅趙家滿門,趙家分他的天下,不過分吧!
再說和氏璧之事,嘿,更是子虛烏有。楚國武王北伐身亡,楚文王於此年即位,國不可一日無君,怎能耽擱幾近一年?唯一的解釋,楚文王並不是法定繼承人,其帝位是通過政治鬥爭上去的。他編出一個卞和的故事,廣為傳頌,無非是要抹黑楚厲王,楚武王,抬高自己罷了!」
王猛渾身一震,驚訝道:「史官秉筆直書,也能造假嗎?」
張慕仙冷笑:「這怎麼是造假?史官故意留下破綻,就是讓你讀出其中有假,你若讀不出,只能怪你太笨。」
王猛心悅誠服,道:「晚輩謹記前輩教誨。」
張慕仙點點頭,道:「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你琢磨的怎樣了?」
王猛搖搖頭道:「晚輩已與前輩對壘十五次,十五次完敗。趙國在綜合國力上弱於秦國,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除非。。。。。。」
「除非怎樣?」張慕仙追問道。
王猛咬咬牙,道:「除非派出死士,將秦王和白起同時刺殺,令秦國自亂,或能戰成平手。」
張慕仙拍案而起:「好一個王猛,你走吧!」
王猛大驚,匆忙跪在地上,心中暗道:「我此計策不夠光明磊落,難道前輩生氣了?可是前輩往昔談論用兵、治政往往無所不用其極,並非拘泥不化之人啊!」
王猛心中惶恐,磕頭不止,他不敢運功護體,頃刻間腳下青磚上匯集一灘血水。
張慕仙冷聲道:「你走吧,我已無東西可教你!」
王猛連連磕頭,哭啼道:「前輩於我有再生之恩,晚輩不走。」
張慕仙冷喝道:「你若再不走,我立即將你斃於掌下。」
王猛心中一驚,一路磕頭退出屋外,再次哀求道:「前輩,晚輩能拜你為師嗎?」九個月接觸,他所學愈深,對這位前輩愈佩服,早將其當作師傅、父親。
張慕仙沉默良久,王猛則提心弔膽。
「你去吧,他日你若能掃平天下,你我自有一段師徒緣分。」
王猛聞言大喜。
張慕仙則是暗嘆一聲,王猛是一棵好苗子,他終究不忍放棄。王猛若能協助苻堅一統天下,
第二百七十九章 約定師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