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初,日本,大阪。第4屆「富士通杯」半決賽的兩場比賽將在這個城市進行。
比賽開始的前一天,中國代表團一行已經抵達了這個城市。
比賽進行到現在,中國只剩下李小強一名棋手了,因此整個代表團的規模其實很小。只有區區2個半成員。除了李小強這名參賽棋手外,帶隊的依然還是羅教練。剩下的那「半個成員」,那當然只能是張大記者。
有趣的是,雖然李小強vs小林光二的比賽很受關注。但是真正來到賽場的日本知名棋手也不多。除了必要的比賽工作人員以外,名字稍微熟悉一點的日本棋手都看不到幾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當然也是有原因的。說起來好笑,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裏是大阪。
這個城市,正好是日本關西棋院所在地。
日本的關西棋院,其實是日本圍棋界一次分裂後的產物。圍繞日本關西棋院的成立,其中最經典的故事,那當然要屬於著名的「升仙峽大逆轉」。
關西棋院的正式成立,是在1950年。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二戰」剛剛結束不久。老的日本棋院,在東京大轟炸中早已成了一片廢墟。現在能夠看到的日本棋院,其實是在廢墟中重建的。
重建新的日本棋院,那當然就需要錢。當時的日本圍棋界,自身肯定是沒有什麼經濟實力的。好在圍棋這個項目,在當時的日本還算深入人心。用我們的話來說,那就是「群眾基礎不錯」。想要重建日本棋院,那首先就需要捐款。而這個籌款工作,最開始的時候算是進展得比較順利。無論是普通棋迷還是一些日本企業,當時的捐款都非常踴躍。
可能問題出就出在這個「太過順利」上面了。最開始籌款的時候,是在全日本進行的。開始的時候大家也沒多想。籌款進展順利,建一個棋院的錢,眼看很快就要夠了。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分歧出來了。
和很多國家一樣,地域上差異肯定有。各個不同地域的人相互看不順眼,這在大多數國家都是存在的。比如說日本,「關東」和「關西」相互看不順眼,東京和大阪平時不怎麼對付,這種情況肯定存在。就在籌建日本棋院的問題上,這個矛盾就出來了。
也不知道是哪位「關西人士」首先提出來:我們為什麼要捐錢給東京那幫人呢?我們自己搞一個「關西棋院」不可以嗎?
這樣一個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日本關西人民的熱烈響應。甚至有些關西財閥明確提出,如果是籌建「關西棋院的」話,那他們就捐款,如果是捐給東京的日本棋院呢?那麼對不起,他們一分錢都不想出。
要知道,他們這些財閥,才是捐款的主力,另外還有一些「日本關西」的職業棋手,他們其實也贊同這個做法。他們也很想鬧獨立。
可以預料的是,日本圍棋界的「正統」,實力也更強的東京日本棋院,他們肯定是堅決反對這個意見的。
同樣還是那個道理。哪裏的「壓迫」更大,哪裏的「反抗」也就更大。也正是因為來自東京的反對聲音非常大,這反而讓日本的「關西人民」橫下一條心,這個「關西棋院」他們還真的就建定了。
這樣一來。事情也就越鬧越大。當然,僅僅是蓋一個房子的話,那倒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大阪人真正爭的。其實還是他們的地位問題,或者說是「話語權」問題。
那麼表現在圍棋界,又是用什麼來代表當時日本棋界的「話語權>
事情有趣就有趣在這裏,當時最讓「日本關西人民」驕傲的地方:就是當時日本圍棋的象徵,代表日本圍棋傳統榮譽的「本因坊」頭銜,恰好就在一位關西棋手的手上。
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關西棋院主帥,有「火團宇太郎」之稱的橋本宇太郎先生。他是吳清源先生的師兄,瀨越憲作大前輩的弟子。要知道,由於瀨越憲作先生長期受到坊門秀哉名人的打壓。因此他的這個師門,向來是和「坊門」不怎麼對付的。
正巧不巧的,就在那個節骨眼上,正好是日本棋院所屬的坂田榮男獲得了「本因坊戰」的挑戰權。那麼這樣一來,隨後進行的這個7番棋挑戰賽,就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特別是對於關西棋院來說,由於他們本來就處於弱勢,如果這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