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下去!」玄親王一句話,壓制住了全場的聲音。
孟慷又打了個哈欠,道:「天下萬物,就如這塊浩氣石般,一草一木皆有物性,皆有道理,如何盡格之?縱然強行格出道理,又有誰知道這道理是對還是錯?」
這個觀點一上來就相當於推翻了前三位格物者的道理,甚至推斷了出題者的初衷,誰來決定格物結果的對錯呢?
這幾句話如醍醐灌頂,聽得全場鴉雀無聲,聽得懂的自然細細咀嚼,聽不懂的,見旁人都不作聲了,只好也扮作思索的樣子。
「繼續說!」玄親王眯起眼睛,仿佛要仔細打量這位小孟神醫的模樣,道。
孟慷點點頭,道:「所以我剛才一直在思索,到底是誰在格物?是物性被諸位格出來了?還是你們的心在格物?一念發而心意明,你的心意向善,看到的物性就是善的,你的心意向惡,看到的物性就是惡的!其實格物的不是我們,而是反映出了格物者的心意!這就是我剛才悟出的道理!」
「另外奉勸各位一句,正其心,誠其意,致其知,為善去惡才是格物。」
孟慷說的這番話,其實轉個彎想想,說的就是四個字,直指本心,心中有善,看到的物性就是善的,心中存惡,看到的物性就是惡的。
按他的這個道理來評斷,那麼徐矛兵能從木靈之心中看出水的特性,利萬物而不爭,又有止戈之意,所以這位大師雖然出身軍旅,但是心意卻是良善的。
吳清源所稱的堅硬之道,無善無惡,說明此人的心意只有煉器一途,並無是非觀念,再結合此人的行徑來看,果然差不多。
只是到了古龍吟這裏,這位被玄親王金口稱讚的全才,他的心意卻是偏向邪惡,主張吞噬之道,物性由心意而定,那麼此人的野心和不擇手段,已已經昭然若示了。
至於孟慷自己,他能夠提得出以心意來格顯物性的方法,已經是接近於道的層次了,只有那些上古先賢才可以比擬。
白鹿書院的弟子們最先領悟出這個道理,紛紛滿臉激動,齊聲大叫道:「聽孟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矣!」
在場的看客之中,不乏才情高智之輩,一旦想通了這個道理,頓時再看那位小孟神醫,只覺得這人學究天人,身上竟然有了幾分聖賢之氣。
這時,那塊被放置在木托盤中的浩氣石,仿佛也聽懂了孟慷的道理,居然自行顫動起來,然後釋放出了精純無比的天地元氣,令在場的每個人都深受其益,頓時靈台清明了不少。
小孟神醫的一番道理,竟然達到了能令頑石點頭的境界,到了這個時候,再沒有任何人不服氣了!
古天望着好兄弟的身影,又是羨慕,又是得意,一張臉笑得跟菊花綻放似的。
蓬!一股清氣直衝斗霄,四周的天地元氣如波浪般顫動了起來,然後集中流向了某一個點。
並沒有人刻意的吸納天地元氣用於戰鬥,那麼出現這種情況便只有一種解釋了。
有人破境了!
人群之中傳來了一陣羨慕的驚嘆聲,眾人尋聲張望過去,原來是白鹿七劍中的小師弟紀靈丹突破了。
忽然間,又陸續有兩道清氣凝而不散,直衝上天。
一連三人當場突破,他們是白鹿書院的紀靈丹,國學院的弟子王存義,英傑侯的幼子,六歲作詩,人稱上京小神童的東方英。
三人都是從先天境界,一故作氣突破到了神通秘境,而且品階居然都不低,一個上品,兩個中品。
那位成功突破到神通秘境上品的國學院弟子王存義,畢恭畢敬的衝着孟慷深深一躬,稱道:「多謝小孟神醫教誨,王存義他日若有成,皆拜神醫今日所賜!」
這個王存義在國學院中,是個出了名的老書生,苦修了大半輩子,一直不得其法,十九歲入先天下品,到了三十九歲,整整二十年積累,卻一直未能破境神通,被人笑話了快二十年。
有人說,以他的資質,到老都未必能破神通,也有人說,像他這樣的愚人,就算破境,今生也最多止步於神通秘境下品而已。
沒想到聽了小孟神醫一番話,王存義居然開竅了,一舉破境至神通秘境上品,可謂三十年寒窗苦修,一舉成名天下知。
不用問也知道,他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