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接收、安置。
在三年中,萬戶幾乎每年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利潤,都用在了這上面。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廠房也立了起來。
從已經死去的國企那裏購買設備,破壞了別人拆大樓賣鋼筋的願望,萬戶就去曰本買設備。
在曰本,許多街道工廠以及為工廠生產設備的工廠都處於一種半停工狀態。
它們為什麼不完全開工,或者完全停工。
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不完全開工是因為這些工廠的實際生產能力極強,但是支付能力極弱。
也就是說,它們如果借錢開始生產,甚至可以在一個月之內,讓產能達到當前的十倍,甚至是二十倍。
但是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卻完全賣不出去。如果他們真的發瘋了一樣全力生產,估計他們距離倒閉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至於為什麼不完全停工,則是因為不停工就代表着希望。
只要稍微在製造業從事的時間稍微長一點的人,都知道製造業是有周期性的。
也就是說,現在過的不好,不代表以後不好。
說不定哪一天,因為什麼原因,例如之前讓他們崛起的朝鮮戰爭,他們就又可以大力生產了。
只要不停工,留着的人就是火種,就是希望。
不過,他們等待希望已經等了差不多就十年了。甚至老一代的工廠主們,都已經一個個老去凋零。
剩下的年輕一代,實在是看不到有關於未來的希望。
甚至說,他們很絕望。
這便給了萬戶大規模收購工業設備提供了契機。
曰本政府的相關部門,知道了萬戶收購工業設備,沒有半點的阻止的意思,反倒是幫忙牽線搭橋促成生意。
在經濟在長久下滑的曰本,他們什麼都願意賣。如果不是有美國在檢查着他們,什麼巴統什麼瓦森納,他們全都能不顧,把所有的設備都賣給中國。
當然了,與之前中日友好時期,拿年過半百的機器,刷上一層漆,就裝新黃瓜不同。
萬戶對於機器設備了解,也更了解曰本的情況。
甚至,萬戶的曰本員工們,在這方面就能夠幫萬戶完成把關。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幫萬戶把關,而不是去幫助他們的同胞侵害萬戶的利益。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萬戶才是僱用他們的地方,才是他們的家。
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分出一個遠近親疏,這些曰本員工,覺得自己對於萬戶的親近程度要高於那些可能之前素未謀面的同胞,自然就會幫助萬戶了。
不過,好在是和平年代,還在世正規的商業活動,不然,萬戶說不定就被那些憤怒的人們,描繪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反派。
中國缺的只是工業設備,只是生產的機會,成熟的產業工人反倒是不缺。
甚至……
被下崗的職工們,大多數都是服從上級命令的骨幹工人。
勞模帶頭振臂一呼,說大家不能光為了自己,還要為了國家。
乖乖的人們全部聽話跟隨下崗,而後……剩下的那些,反倒是那些並不是很好的人。
當整個城市都是去工作,都是去了工作過來源,失業率官方統計數字都能超過五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的情況下,實際情況當然更加惡劣。
一座城市不止百分之五十的人,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哪怕就是擺攤,也沒有人能買得起攤位上的商品。
於是,只能遠走他鄉,亦或者開始道德淪喪。
因為,只有先生存才有機會談道德。
那些道德水平真的非常非常高,不會為了生存下去而降低標準的人,不是全家死在了煤氣中,就是全家都上了吊,亦或者是跳了樓。
因地制宜,死法很多。
而其餘人看到他們慘死的樣子,只能更加掙扎的去努力生存。
整個社會的原有秩序已經崩潰,大量無業的人們,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只能開始做以前他們絕對做不出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