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八月三十,天陰,宜出行,禁祭祀。有大風從西北而來,捲起渭河千堆雪,驚濤拍岸,奔流湍急。
渭水之北,有巨大的牛角號吹響,聲傳十里,烏沉悠揚,突厥鐵蹄一路推進。頡利可汗胯下一匹駿馬,旁邊一騎身穿士子服,正是面如冠玉的王凌雲。
渭水之南,有力士奮勇敲響振軍鼓,轟隆如雷,催人奮進。李世民面如靜水,他一騎輕塵,身後跟着一萬殺氣騰騰的玄甲軍,再後面是三萬整裝待的步卒。
刀兵如峰,旌旗招展,天地一片肅殺之色。
北風呼呼的刮,天空烏雲蓋頂,兩個民族數十萬戰士緩緩推進,終於都看到了對方,隔着一條大河遙遙相望。
「要開始了!」韓躍立在渭水之南的樹林中,他心中有幾分感慨,也有幾分忐忑。自從穿越唐朝而來,這還是第一次親歷戰爭場面。
渭水之盟,但願史書記載的沒錯!
昨日一夜魚龍舞,他在中軍大帳舌戰世家,雖然明知歷史走向如何,真正親歷仍感壓迫。
韓躍伸手入懷掏出一副粗製的望遠鏡,這東西是他自己做的,鏡片從系統中兌換,組裝卻是親自動手。沒辦法,兌換成品太貴,他為了展紅衣大炮早已掏空家底,如今系統中一縷氣運存貨也無。
粗製望遠鏡的效果很不好,面前能看清半里之內的人臉,他將望遠鏡放在眼前,緊緊盯着渭水之畔的動向。
但見那大河之上有一橋飛架南北,此橋通體以白石所築,宛如巨龍立在水中。李世民一騎絕塵,身後只跟着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竟是一個武將未用。對面頡利似乎在仰天大笑,同樣揮手喝令手下停步,他也帶了六騎上橋。
當世兩個大國,雙方君王便在一座橋上相見。
北風呼呼的刮,隱隱將一些聲音傳送到河邊,韓躍極力傾聽,斷斷續續聽到一點。
李世民在大聲咆哮,指責頡利背信棄義。歷史上也確實如此,李淵在晉陽之時,為了防止突厥進攻晉陽,曾經結好突厥。甚至還與突厥上代可汗盟誓,突厥人向大唐借兵,大唐則給突厥人歲供。
「頡利,爾枉顧盟約乎?」李世民大喝,指着天空道:「當年家父騎兵,曾與突厥結盟交好,約定我大唐與草原世代為兄弟。爾何膽?竟侵中原!」
頡利哈哈大笑,狂傲道:「我草原貧瘠不產糧食,今年寒冬嚴酷,部族缺衣少食,唯能向大唐取也……」
李世民怒聲喝道:「不問自取,莫非以為我手中屠刀不利?」
頡利雙目凶光一閃,大叫道:「我突厥亦有百萬雄兵。」
這看似是要談崩了!偏偏房玄齡等人翻翻眼皮毫不緊張,對面突厥的幾個謀士也無擔心之色。
做皇帝的都會裝,無論李世民的厲喝還是頡利的狂傲,那都是給手下普通士兵看的,真要是打仗可不會動嘴皮子,早就真刀真槍幹起來了。
突厥幾十萬兵馬沒有進攻,大唐的守將也沒有拔刀相向,兩家的帝王都上橋相見了,這就註定了戰爭打不起來。
既然不開打,那就得和談。這種事是謀士的職責,兩個皇帝裝完了逼各自住口,相互對視一眼,突然哈哈大笑,剩下的就看謀士們如何較勁。
王凌雲緩緩策馬上前,淡淡道:「我突厥出兵百萬,人馬糧草耗費無數,若要退兵,大唐需賠償軍糧一百萬擔,帛三十萬匹,此外還要茶餅、鹽鐵、奴隸……」
房玄齡手捋長須,笑眯眯道:「曾聞王氏有子名凌雲,十二歲詩傳天下,老夫每每訓誡家子都已你為根據,可惜老夫錯了,我沒想到凌雲公子竟是背族之人,若吾孩兒效仿於你,我房家列祖列宗都不會原諒老夫……你生在大唐,骨子裏流淌着漢人的血液,想不到舉起屠刀卻比異族還狠。一百萬擔糧食,三十萬匹帛,還要茶餅、鹽鐵、奴隸?王家小兒,你好大的胃口。」
王凌雲面色淡然,他看着房玄齡半天,忽然展顏一笑,道:「歷史車輪滾滾,前人總該給後人讓路,房相年齡已大,腦筋也有些糊塗,何不換個年輕人來談?」
房玄齡呵呵輕笑,意有所指道:「老夫年長,所以脾性溫和,若是換個青年俊彥過來,恐怕凌雲公子抵敵不住啊。」
他這話大有深意,唐朝一方的謀士都嘿嘿壞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