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清末 > 第四十四章 男工

第四十四章 男工

    宿舍的建造分為南端和北端,分界點就是處於中心位置的工廠西門,南端為男宿舍區,北端為女宿舍區,此時已經在南北兩端各建造好了二百座房屋,最多可以容納兩萬名女工和兩萬名男工。

    經過一個月的不間斷招募,整個工廠此時已經有男工四萬多人,不過十八歲到二十五歲的只有一萬多人,另外還有一千多名建築方面的師傅,當然識字的更少。

    徐衛前期的一千人護衛隊就是從一萬多名十八歲到二十五歲之間的青壯中選取的,其中有一半的人是識文斷字的讀書人。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讀書人進入徐衛開設的工廠,並不是說清末的社會已經達到很高的識字率了,箇中緣由還要從清政府廢除科舉開始說起。

    1905年在日俄戰爭的重大刺激下,國人要求立即廢除科舉的呼聲大為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會同張之洞、周馥、岑春煊、趙爾巽、與端方等地方督撫大員一起上奏朝廷,請立停科舉,推廣學堂。

    慈禧接受了立刻停止科舉的意見,於是清廷隨後發佈諭旨,宣佈從光緒三十二年開始,停止各級科舉考試。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中外媒體一致誇獎,清廷奉上諭:「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於是乎,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就這樣突然結束了。

    詔令既出,舉國上下,有喜有憂,五天以後,上海維新派《時報》發文,盛讚此舉為革千年沉痼之積弊,新四海臣民之視聽,驅天下人士使各奮其精神才力,咸出於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興中國者,其在斯乎。

    但是在輿論普遍讚揚的同時,廢除科舉制度對當時乃至現在的中國產生了異常深刻的影響。


    首先,廢除了科舉,等於是廢除了讀書人階層的精神支柱,傳統的平民上升孔道被關閉了。

    以前的科舉考試儘管因為名額有限實際考上的並不多,但是制度的開放,給人們一種希望、一種鼓勵,而且這是一種低投入的教育,一本參考書可以用幾十年,只要不是所謂赤貧,一般人也還可以負擔,再加上大家族、公田等地方體制的支持,對貧寒子弟來說,上升性社會變動的希望,多少是存在的。

    科舉制廢除後,從社會學的意義上說,所謂的士就沒有來源了,以後的讀書人,就是今天所謂的知識分子,必須出自新學堂,而新學堂除了需要花很多錢之外,還有年齡的限制。

    以前百歲也能做童生,並且被看作是天下盛世的一個盛舉,而新學堂基本上三十歲以上就進不來了,再後來是二十五歲、二十歲,年齡逐步往下降。

    習慣了新體制的現代人是不易領會年齡限制帶來的影響,但是當時個人若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各種條件未能進入新的教育體制,他一生也就基本沒有機會走讀書上進之路了,這對當年所有懷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人生阻隔。

    除年齡外,廢科舉興學堂之後,通過讀書改變身份的上升性社會變動,還產生了兩個根本的變化:一個是貧富的決定性增強,另一個是資源日益集中在城市,鄉村慢慢衰落。

    以前念書的人主要都住在鄉村,沒有多少人需要到城裏去為考試而複習,後來學校集中在城裏,還要有錢的人才念得起,這樣對於鄉下的窮人來說這條路基本就已封閉了,然而中國人口中數量最大的恰恰就是這一群體。

    年齡的限制、城鄉的差別和貧富的差距,導致讀書人群向着特定的方向轉變。

    士沒有了,產生了很多知識分子,以及更多的邊緣知識分子。

    不少年輕人,讀過一些書,又無法繼續其教育,不能整天呆在鄉村的家裏,在城裏又找不到工作,還看到國家民族在世界競爭中的不如意,心情非常不好。眼看個人和國家的前途都不明朗,很多這樣的人最後就寄希望於革命。

    另外,對於士紳們來說,廢科舉以後,他們叩官無路,紳權開始拋棄皇權,於是士紳們不再關注中央,而是把目光緊緊盯住所在的當地以及他們自身的利益,從而使得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害衝突日益加劇。

    科舉制的廢除,將士紳從傳統官僚隊伍中剝離出來,而預備立憲,又為士紳提供了一個



  
徐氏純情推薦:  
隨機推薦:  神級插班生  傲世丹神  仙都  御鬼者傳奇  秦時明月之魅舞天央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清末"
360搜"清末"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