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仁親王,這次辛苦你了!」在黃州府火車站,伊藤博文親自迎接從國內調過來支援朝鮮戰爭的第一師團師團長載仁親王。
「統監大人客氣了,都是為帝國而戰,怎敢言辛苦!」載仁親王倒是沒有端親王的架子,在對待伊藤博文上依然用了下級的禮儀。
「車子就在外面,到車上我再為親王殿下詳細說一下平壤的情況。」同是日本人,伊藤博文當然非常明白自己民族的特性,並沒有被載仁親王謙遜的外表迷惑,甚至在禮節上也是一絲不苟。
載仁親王雖是日本親王,但其並不是現任天皇明治一脈的,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十六子,3歲出家,進真言宗醍醐派總本山三寶院,明治四年回歸伏見宮,第二年閒院宮第五代愛仁親王死後,他出繼閒院宮家。
載仁親王是日本皇室少有的精英人才,其在上學期間為了擺脫學校對皇族的特殊照顧,毅然決然的踏上赴法國留學軍事的道路,先後畢業於聖西爾軍校、索米爾黑騎士騎兵學院、法國陸軍大學,任法國輕騎兵第7團副官。
載仁親王學成回國的時候正逢甲午中日戰爭時期,他當時任第1軍司令部副官,並且在鴨綠江畔激戰時冒着清兵的槍林彈雨騎馬傳達命令,被稱為王子傳令兵,在戰後被傳唱一時,隨後他憑藉着身份、學歷以及勇敢,在軍隊系統的仕途上一路高歌順利晉升,現在已經在日本最精銳的第一師團擔任三年的師團長了。
從個人的立場上來講,載仁親王其實與伊藤博文是關係非常尖銳的政敵,其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推翻日本現如今的元老政治,不過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有了第一師團的支援,日本在朝鮮的軍隊就有了壓倒式的優勢,伊藤博文隨後下達了進軍平壤的命令,而駐守黃州府大本營的則是已經被從旅團長將為聯隊長的澤口介內。
為了這次的評判,日本動用了最大的物力支援,在通往平壤的道路上遍佈日本牽引火炮的挽馬,跟上次支援濟物浦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有了足夠的馬匹承擔士兵的負重,日軍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趕到了已經被閔志雄挖的溝壑滿地的平壤。
閔志雄從義兵運動開始就是軍隊的最主要領導人,也算是一個久臨戰陣了,但其實際上並沒有經過真正的軍事訓練,在戰陣上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在日軍還沒有從黃州府出發的時候,伊藤博文就已經從民夫內的間諜獲得了平壤所有的軍事部署。
到達平壤後的日軍並沒有直接進攻已經枕戈待旦的義兵,而是在平壤城的南面一處平地上修建了防禦陣地,看日本的做派當天估計是沒有戰事了。
「這張地圖標示的是叛軍在平壤的佈防圖,匪首閔志雄害怕帝國軍隊繞過南側正面戰場,從其他放行進攻平壤,他在周圍的高地都佈置了兵力,聽說他們還有一批支那人支援他們的重機槍和火炮。」伊藤博文拿着指揮棒一一點出了閔志雄在平壤附近各高地的佈防點。
「統監大人,從叛軍的軍事佈防上可以看出叛軍對自己的後方佈置的還比較緊密,咱們能夠進攻的只有正面戰場,只是正面戰場叛軍不僅修築了六條防禦陣線,還有大同江最為天然防線,看來帝國只有用火炮擊毀他們的防禦陣地才能將士兵通過大同江運到平壤。」載仁親王聽完伊藤博文對閔志雄軍事部署的敘述後說道。
「在今天之前,我也是這樣認為得,但就在五分鐘之前我剛剛收到一份帝國的情報人員從平壤送來的情報,有了這份情報我們就可以在今天擊敗這些叛軍。」伊藤博文將指揮棒放在地圖上一個小島的位置,然後接着對下面的軍官說道:「這個小島叫豆老島,在這裏本來駐有一千多名叛軍,只要帝國軍隊從這裏過江,這些叛軍就是最大的阻力,但是就在昨天這裏的叛軍突然被抽調了八百人去迎接叛軍總督李范允,僅憑剩餘的二百人是受不住這座寬1.6公里長5公里的島嶼的,這就是帝國的機會。」
當天夜裏,日軍派遣一個聯隊的士兵乘坐木筏強行登陸豆老島,豆老島內的守軍雖然經過殊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讓日軍在豆老島登陸成功。
隨後,日軍以豆老島為前沿征地,在豆老島兩側的岸邊搭建了浮橋,並且將火炮通過浮橋運送到豆老島上,在豆老島建立了一座簡易的炮兵陣地,其炮火可以覆蓋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