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又出了問題,現在才好,補上昨天的更新!!!!!!
自李慧姬登基之後,徐衛並沒有搬離昌德宮,依然住在宣政殿內,並且與李慧姬的關係也是越來越融洽,朝鮮的朝臣也漸漸地從徐衛這麼多不合常理的行為中回過味了,不過對於徐衛和李慧姬的關係這些由徐衛提拔起來的朝臣更樂見其成,畢竟一個無名無分的太上皇發號的命令不如一個攝政的親王更能夠讓朝鮮的臣民接受。
徐衛在昌德宮的一凡施為並不是並不是針對昌德宮的宮人,更多的是讓宮外的朝臣和朝鮮的權貴明白自己不僅有菩薩心腸,更有霹靂手段,讓那些因為自己的關係而失去利益的朝鮮規訓在做出一些事情前先三思而後行,於是昌德宮內這些沒有任何根基的可憐宮人就成了徐衛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在日本新任外務省大臣內田康哉帶領在上海各國的使節駛往朝鮮的時候,徐衛也開始了通過京畿道、平安南道、慶尚南道等實際佔領地區向周圍的各道輻射,他一邊安排新的官員到這些地方上任,一邊用軍隊做開道先鋒平定各地的土匪、地方、日本等三方勢力。
由於受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薰陶和數百年的等級制約,朝鮮的百姓對中國和權貴有着天然的畏懼和信服,護送新官員上任的新澳港軍隊在經略各地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到任後的官員在實戰政令方面還是非常暢通的。
現在對於朝鮮來說可謂是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收拾日本人留下的爛攤子,徐衛讓朝鮮政府從自己的徐氏銀行借貸了一千萬中元的無息貸款,其主要用於朝鮮修建鐵路、醫院、學校等利國利民的設施,尤其是在建設學校方面,徐衛規定在每道至少設立一所綜合性大學,在各府、牧、郡、縣要設立一所包括初中和高中的中學,至於各邑、面則要設立一處五年制的小學,並且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必須學習漢語。
在讓學生學習漢語方面。朝鮮內閣的朝臣其實是反對的,不過他們反對原因並不是擔心整個朝鮮被漢化,而是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定,只有朝鮮的貴族和官員子弟才能學習漢語。底層的賤民最多只能學習朝鮮王朝第4代世宗大王創製的訓民正音。
其實在1910年日本合併朝鮮之前,朝鮮上下都不太認同朝鮮大王創製的這個訓民正音,在朝鮮內部不管是官員的奏章,還是底層的書信交流,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漢字。不過在後世由於日本在朝鮮的統治使得朝鮮書寫中加入了日本的假名,直到二戰之後朝鮮才全面廢除假名和漢字。
於是,對於官員們的發對,徐衛狠狠地訓斥了他們一通,並且告誡這些官員在新時代的朝鮮不要再有等級之分,要學會與世界接軌。
前世日本在朝鮮推行日語的時候廢了好大的力氣也沒有將日語代替朝鮮語,主要是前期朝鮮人普遍反對日本對他們的統治,認為日本和朝鮮以前同屬中國的屬國,是在同一個位置的國家,故而其語言和文字也是與朝鮮的語言和文字一樣比漢語和漢字第一等。
不過。徐衛在朝鮮範圍全面推行漢語卻收到了整個朝鮮的熱愛,在現在朝鮮的百姓心中一直認為學會了漢語就能當官,就像後世國人學習英語一樣,將英語當成提升等級的一種工具。
徐衛在朝鮮的施政並不是事必躬親,他只是確定施政的方向,至於具體的事物則是由內閣及各部官員辦理,而他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陪好新任的朝鮮國王李慧姬,畢竟作為一個現代教育下的四有青年在男女關係方面還是比較講究兩情相悅的。
李慧姬作為朝鮮的王室成員,自然自小深受中國儒家教育的薰陶,但其畢竟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在性格上還是比較跳脫的,在面對刻板的官員和唯唯諾諾的宮人的時候當然倍感無聊,而她的父母卻因為身份的關係而不能隨時到昌德宮內看望她,於是徐衛就在這個時候趁虛而入。
最初徐衛是在政務之於陪同李慧姬遊覽昌德宮的各處宮殿以及後苑。然則宮殿建築美則美矣,但觀看久了也會生膩,於是在李慧姬的不斷哀求下,徐衛同意將她帶出昌德宮,遊覽一下漢城久違的風貌。
「衛哥哥,你快點。你看這些糖葫蘆做的多好。」在漢城的大街上,微服出巡的李慧姬指着身旁的那杆灌滿糖葫蘆的杆子對後面的徐衛喊道。
「小老二做的糖葫蘆是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