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終同意了徐衛的條件,不過開出的價格卻是一億五千萬日圓,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貸款的額度最終還是定在了一億日圓,不過以現在英鎊對日圓的匯率為一比九點七的匯率來算只不過才一千萬英鎊多上一丟丟,對徐衛來說完全沒有壓力。
在此之前,歐美各國的駐朝公使都如同打了雞血等待着朝日雙方的掐架,然後他們就有藉口逼迫朝鮮釋放被俘虜的日本士兵,從而早日獲得漢城之戰的真正原因,但是這場大戲還沒有開始就因為主角的缺席而提前散場了,各國公使的雞血也算白打了。
如各國公使的如喪考妣不同,英國新任駐朝公使霍必瀾爵士算是心情最舒暢的,這次他雖然沒有完成內閣交給他套出漢城之戰秘密的任務,但卻通過漢城之戰驗證了徐衛軍隊強悍的戰鬥力,根據英國軍事專家分析,能夠在一天之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日軍兩個師團的軍事力量完全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敗遠東俄軍,於是內閣一致決定將遠東抵禦俄國擴張的重任交給了徐衛。
與日本談判的事情最終再次因為日本的退讓而塵埃落幕,徐衛便開始着手對付與裝甲第二旅隔江對峙的那兩個鎮新軍。
隨着徐衛的一紙令下,停靠在釜山港的艦隊開始沿着朝鮮半島海岸線駛向黃海海域,並且在仁川補給了一批觀測氣球之後再次駛向第二旅駐地新義州。
當艦隊抵達新義州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中旬了,在這段時間徐衛並沒有命令第二旅主動進攻丹東的清軍,只是憑藉強大的彈藥儲備不間斷的炮轟清軍陣地。
清軍雖然在丹東駐紮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卻因為經費的短缺並沒有在丹東構建什麼堅固的防禦工事,在鴨綠江口的艦隊很快就憑藉觀測氣球的指引將炮彈精準的落在丹東守軍的頭上。
戰列艦的主炮炮彈每一枚都有一噸多重,其殺傷範圍比半個足球場還要大,已經不用第二旅做任何的輔助,單憑艦隊的炮火就已經能夠將駐守丹東的清軍打的潰不成軍。
沿海作戰海軍佔有很大的優勢,像12英寸艦炮這樣上百噸重的巨炮在陸地上是無法正常移動的,一般都是安裝在固定炮台當做岸防炮使用。不過這種巨炮安置在軍艦上就成了一座移動的炮台,以其強大的殺傷力可以完成很多陸軍不能完成的重任。
裝甲第二旅雖然全部是由澳洲土著組成,但其政工人員卻是由徐衛委派的華人擔任,這些人多是陸軍軍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培養出的高材生。不僅在宣傳上有卓越的天賦,在戰爭的指揮方面也是非常優秀,他們名義上是各部長官的副手,卻實際上擔任着指揮作戰的任務,而澳洲土著軍官更多的像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
在艦隊到達鴨綠江口岸的時候。艦隊司令就與裝甲第二旅取得了聯繫,所以在艦隊炮擊清軍陣地的時候,裝甲第二旅全體官兵都已經做好了渡江的準備。
此時指揮清軍作戰的是新軍第三鎮統制曹錕,此人早年以販布為生,卻因為保定守城士兵的嘲笑憤而投軍,初時他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畢業後做了毅軍的一名哨官,甲午年間還曾隨部赴朝鮮作戰,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曹錕轉赴小站投袁世凱的新建陸軍,為右翼步隊第一營幫帶。
曹錕此人既無背景。又老實巴交,時常受人欺負,但他的一大特點,憨厚,喜怒不形於色,好處都讓給別人,自己則吃苦耐勞,千依百順,不管心中怎麼想,面上從無怨言。久而久之他的名聲也就聞達於上司,甚至袁世凱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
曹錕的發跡得益於一個叫曹克忠的清軍將領,此人是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的拜把弟兄,在當地很有權勢。於是曹錕便備下厚禮前去拜謁,最終被曹可忠認為族孫,並派自己的姨太太去袁世凱那兒為他通融,自此曹錕由幫帶而幫統,由幫統而統領,由統領而統制。
曹錕人雖憨厚。其心眼卻是頗多的,也具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海上軍艦的炮擊並沒有讓他不知所措,隨後他便協同暫編二十三鎮統制孟恩遠收攏敗兵,主動將丹東陣地讓與還沒有完全渡江的裝甲第二旅,自己卻退兵至東北方向的鳳凰城。
曹錕的主動轉移還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他卻低估了裝甲第二旅的行軍速度,在鳳凰城與丹東相距的五十公里中,清軍縱然飛奔也跑不過裝備了軍用摩托車的裝甲第二旅
第一百零四章 海軍艦隊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