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了反省,教會本色化呼聲日益強烈,與民眾矛盾較為緩和。
信仰基督教的廣東人,除了一部分是吃教者外,不少是由於對西方文明的羨慕、嚮往而入教的,據馮自由統計,興中會成立前,直接參與孫中山密謀反清者有十五人,其中半數以上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而早期興中會會員和一八九五年廣州起義的領導人多為基督教徒。
除此之外,一些有功名的儒生也加入教會,如一八六六年出生於廣東香山縣的鐘榮光,中過舉人,參加過戊戌維新運動,一八九八年,他因吸食鴉片成癮,求助於教會醫院想改掉這一惡習習,從此他皈依了基督教,後來成為廣東第一所基督教大學嶺南大學的第一任華人校長。
洋人在中國開辦基督學校打的是宗教入侵的方法,一邊能夠在思想上奴役中國國民,但不管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所建立的基督學校確確實實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這些人以迥異於普通國民的做派引導國人正眼看世界,當然這還要得益於基督學校那種不同於中國教育的教育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孫文最拿手的演講。
在基督教傳入之前,廣州本地社會相對缺乏普遍性的聚眾演講人際交往方式,由於傳統社會出於地方秩序和治安穩定的顧慮,對於諸如此類的民間聚結形式是予以種種限制的,而面向大眾的演講風習的正式形成,則與西方傳教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西方傳教士不僅把演講的風習帶到廣州,而且培養了演講人才,培育了民眾樂於參與的社會文化氛圍。
在基督教學校中,學生不僅要進行演講課程訓練,而且要定期參加社會宣教實踐,這種嚴格的訓練和鍛煉,使基督教徒一般都具備了優良的演講素養,在教會學校受教育的非信徒,也同樣深受演講氛圍的感染,具備相應的興趣和演講能力。
就以廣州真光女校為例,在課外時間女校的學生經常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博濟醫院的女病房探視和安慰病人,她們也會經常前往一些農村傳教站設置的主日學校,為教民提供免費知識講解,有些女生還在女傳教的鼓勵和支持下,前往從未涉足過的地區開展教務活動,每學期開學時,學生還要向老師和其他學生匯報假期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會女校的開設是中國女子解放運動的基礎,而清末興辦女學的理由,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其一則是要廣開民智,強國強種,辦學者認為女子居國民之半,若不受教育,則國民智力,必為未受教育者牽制;其二則是女子應與男子一樣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是女子解放的前提;其三是開發生產力,發展經濟。
在後世辛亥革命期間,有一些婦女參加革命立了功,民國建立後,婦女解放運動又向參政方面發展尤其是在五四運動後,男女平權、婦女解放的呼聲高漲,廣東婦女參政運動率先復起。
男子剃髮蓄辮,是清初統治者強迫推行的髮式,是民族征服的象徵,隨着西風東漸,蓄辮髮式又為西人恥笑,一八九八年,康有也曾為以舊習俗不適應新時代為由,上書光緒帝,提出效法西方國家,斷髮易服,他的這個主張成為國內力主剪辮的先聲。
中國的斷髮易服不同於朝鮮,朝鮮國民效仿的是明朝的服飾禮儀,那是正統的中原文化,其影響已經深入到朝鮮百姓的骨髓,而此時國民腦後的金錢鼠尾卻是蠻夷的髮型,服飾也是蠻夷的服飾,在絕大多數的國民心中自然不會存在牴觸,毫不諷刺的說這或許是自滿清統治中國之後所辦的唯一一件好事。
不久,留日學生將剪辮的風氣帶回國內,於是有志之士也開始紛紛上書滿清朝廷,請求滿清政府能夠同意剪除辮髮改良禮服,其中廣州是響應最積極的一個地方,雖然到目前為止滿清政府還沒有通過這項提議,但廣州城內剪去辮髮的國民卻不在少數,而廣州城內的滿清政府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外,清朝的社交禮節也有着森嚴的等級制度,但是在維新思潮推動下,一些開明的官員在自己轄地主動改革官場禮節,主要內容為廢除跪拜和禁用卑職等稱呼,這個改革的最先發起者是兩廣總督岑春煊,地點自然也是在廣州城。
同盟會在西南邊陲地區的起義相繼失敗,讓孫文的目光又放在了民風開放的廣州,在今年五、六月間的時候,他便委派廣州同盟會負責人趙聲、朱執信、倪映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