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開到橡膠園實際價格的兩倍,甚至三倍,隨後那些還比較頑固的橡膠園主在徐衛的糖衣炮彈之下淪陷了。
隨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徐衛的徐氏汽車公司便以其廉價、使用的性能成為了歐美中產之家的首選,而橡膠的使用量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那些購買的橡膠園也隨着水漲船高,到零九年的年初已經漲幅至原來的三倍有餘,也讓那些賣出橡膠園的園主們扼腕長嘆。
真正使橡膠園的價格突飛猛進的則是在零九年這一年,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將手中的積蓄放在橡膠股票中,橡膠園的價值也變得更高了,等到現在已經高出原來價格近二十倍。
英國最著名的評論家鄧寧格曾經在其著作《工會與罷工》中說過:「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壯起來。10會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會使它活潑起來;50的利潤會引起積極的大膽;100會使人不顧一切人的法律;300就會使人不顧犯罪,甚至不惜冒絞首的危險了。」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段。後面自然還有,不過這段話卻作為馬克思的名言。廣為流傳。
然而,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橡膠的林潤已經何止三倍。這已經不能阻止所有人對橡膠股票的搶購,自然也無法阻礙大家對橡膠園的窺視,其中以日本的財閥為最。
眾所周知,日本的財閥自然離不開日本政府的支持,當然財閥們為了回報政府的支持自然在財力上大力供應,於是這種共贏的形勢成為了日本政治的體式,但是隨着日本在與徐衛戰爭的失敗,其國內經濟不斷衰退,日本政府對財閥的支持越來越無力。那些財閥們也因為財力的枯竭而無法大力回報日本政府。
為了度過這次的難關,實現日本經濟的再次繁榮,日本政府和財閥便將目光放在了日本之外的地方。
在日本人眼中,最有經濟價值的地方自然是中國的東北地區,他們之前也是一步一步這樣做的,但是隨着與徐衛之戰的失敗,日本政府在明面上的勢力已經全部從中國地區撤退,僅僅留在中國的地下勢力也因為缺少官方的支持而不斷枯竭。
歷來條約的簽訂都是為了撕毀做準備的,日本自然也不會讓一紙條約限定了自己的發展。但是相對於強勢的徐衛,日本政府就算想要撕毀條約也沒有這個膽量,不過向來辦法都要比困難多的,日本失去了在中國的影響。便將目光放在了南洋。
南洋歷來是英國、法國、荷蘭的後花園,自然不能容忍日本的介入,日本為了不過分刺激這些國家。便決定先從經濟上入侵,然後再獲得駐兵權。然後一步一步蠶食這些國家的勢力,直到完全統治這些地方。
日本政府和三大財閥所選擇的第一個橋頭堡就是價值正在不斷增長的南洋橡膠公司。隨後日本的財閥便派人與南洋橡膠公司的負責人接觸,想要收購南洋橡膠公司。
徐衛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日本要收購自己的這間南洋橡膠公司,當時他已經感覺橡膠股票的價格還沒有漲到頂峰,便讓人回絕了婉拒了日本的收購請求,但並沒有把話說死,而負者收購的日本方人員自然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知道對方不滿意自己的報價。
日本雖然在戰爭中打了敗仗,但在整個亞洲依然是除現在的朝鮮外最強的獨立國家,自然不會將一個以華人為首的橡膠公司放在眼裏,最重要的是這個以華人為首的橡膠公司其註冊地還是在南洋本地,於是為了能夠低價獲得橡膠園的產權,在隨後的談判中日方人員甚至出現了威脅的語言。
對於日本的威脅,負者談判的人員當場就笑了,那負責人直言不諱的告訴日方人員,這間橡膠公司的後台老板就是剛剛打敗他們國家的徐衛,他們並不懼怕日本的威脅,甚至將日本的威脅當成一個笑話。
現在的信息查詢自然不如後世便捷,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原始,就算以日本國家的情報人員負責查詢,也只是查詢到負責整個南洋橡膠公司運轉的華人總經理,而這個總經理並不是徐衛隨便找來的,而是由徐氏銀行培養出的華人管理者。
有了徐衛的威勢作為後台,日本談判人員在隨後的收購過程中變得規矩了很多,在價格上也沒有了原來的堅持,並且隨着南洋橡膠公司的股價在上海不斷被炒高,日本人開出的價格也越來越高。
明治維新這麼多年,日本國內自然培養出很大一批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