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四族的謀劃中,如果選擇偃月城,下一步就是要與孫氏一起,在江陵城上阻擊劉備,防止江陵城落到劉備手裏。
四族對整個大勢看的很準。偃月城若落袋四族,江陵城的歸屬,就只能是四族。除卻四族,再無人能安穩守住江陵城。
不僅僅因為偃月城是江陵城的大後方,更是因為,四族與襄陽十姓的良好關係,只有四族入駐江陵城,才會與荊州當地勢力處好關係,共同應付來自北方曹氏的威脅。
現在,既然劉備和孫權,都有意把江陵城交給黃順打理,這等若解除了偃月城上頭的威脅,對孫權和劉備的江陵城之爭,四族就可以作為旁觀者,看熱鬧了。
定準偃月城的決策,早在黃順初來柴桑,四族就已經有了決定。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就是要與黃順保持步調一致。
所以,在白雪和程瑤代替黃順來到陸府,四族與白雪和程瑤交了底之後,馬上就開始動作。也是在黃順與孫尚香外出遊玩的時候,向孫權正式提出,四族交出秣陵城的條件,就是拿偃月城來換。
孫權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偃月城,態度非常強硬:四族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滿足。四族要要補償,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伸手要城池,是行不通的。
四族的代表是陸琳、張敦、顧附和朱璜。
代表的選出,四族也是經過了一番考慮。陸家方面,本來陸遜更為合適,但陸遜心向孫氏,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所以,陸遜的代表資格被殘忍的剝奪,改為與黃順走的更近,思想更為激進的陸琳。
顧附能夠力壓顧邵入選代表,純粹是佔了黃順的光。陸琳自己畢竟勢單力薄,再加上顧附,兩人同時出面,孫權就不得不考慮其背後的黃順因素。這是四族近乎明目張胆的向孫權發出信號:這事,四族已經與黃順取得一致,同意與否,你看着辦。
張敦在江東士層的名望,甚至還在陸遜之上,張敦作為代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張敦的立場,與陸遜相近,是偏向孫氏的。有張敦在,可以起到及時糾偏,防止矛盾激化的作用。
朱璜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是朱氏的家族軍師,大事小情,他都有參與。由朱璜代表朱氏參與談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次談判,四族的老一輩,無一人出面。這樣安排,一方面,預留了轉圜空間,年輕人火氣大,談崩了,還可以有老人出面,收拾殘局。另一方面,與孫氏的競爭,是長期的戰略相持,族中的年輕人,必須儘快成長,成為四族的各家頂樑柱。
若讓孫權採取手段,在四族內部一個個將優秀的子弟挖走。四族就是再有實力,也沒人主持。陸遜、張敦、顧邵號稱吳郡三傑,本該是四族的驕傲,卻被孫權,用女人拴住,事事想着孫氏,卻不肯多為四族考慮半分。
這樣的教訓,必須吸取。辦法就是,讓族裏的這些年輕人,頂到與孫氏對抗的第一線。讓他們看清四族與孫氏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衝突,從而站穩自己的立場。
孫權的強勢,絲毫沒有唬住這幾個年輕人,相反,反而激發起他們的鬥志,立場直接往前推了一步:要是這麼着,四族就不放手秣陵城。
如此頂牛下,還是孫權先做了妥協。孫權發現,這番談判,自己太過吃虧。人家四族不過派出族中年輕一輩,相當於派出試探的兵馬,與自己試陣。而自己,卻要親自出面,與他們周旋。
他們不行,四族還有背後的族長出面。自己這邊,若是頂不住,誰能代替自己出面?沒有。自己這不是等若在陪人家四族練兵嗎。
孫權的妥協,就是想把黃順也拉進談判。聲稱只要四族能把黃順拉進來,孫權就願意考慮四族的以城換城的主張。
孫權不是善茬,當然不會輕易讓步。孫權這麼做,暗地裏藏着的主意大着呢。城池的歸屬,其實不算什麼,軍隊和資財掌握在誰手上,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當初黃順敢答應接受江陵城,憑藉着的就是夏吟坊雄厚的經濟實力,再加上黃順自己的玄甲衛和六姓的精銳親兵,軍隊和資財黃順都能掌握在手,所以,黃順才敢如此直接的參與孫劉談判。
四族想要偃月城,憑四族的實力,軍隊和資財都不缺,自然沒有問題。但孫權可以討價還價呀,就算孫權在壓力之下,把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