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幾人跟着哈哈大笑,黃順也失笑道:「你們幾個機靈鬼,竟然算計到我頭上。就算你們的算計不錯,但我可沒有插手蜀漢朝政的意思。本來我的夏吟坊就是獨立於朝廷,為很多人所忌,我再插手朝局,那些言官還不得把我吃了?我還是老老實實恪守本分,守住荊州就是。」
關平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三少的夏吟坊太過扎眼,既然歸屬朝廷,就算三少不願,對朝局也是巨大的影響,不容三少獨善其身。這是大勢所趨,與其抗拒,不能看清大勢所在,主動為之。」
黃順看着關平,說道:「聽你這說法,似乎已經幫我想了很多主意,不妨把你的想法說出來,合適的我就採納,不合適,權當酒後戲言。」
關平說道:「就算三少對蜀漢朝局不熟悉,大概也能知道朝廷當中幾股大的勢力分佈吧?」
黃順點頭道:「這個想想便知,當初跟隨劉備四處打江山的老人是一支,荊州人以六姓為中流砥柱,也算的上一支,再就是西川本土士層,算作一支。成都朝廷的勢力再怎麼細分,左右不出這三大勢力。」
關平說道:「不錯。老人幫里,嚴格區分,有徐州幫和河北幫,只是老人幫人丁稀少,且多已年邁,一起抱團尚且居於下風,內部自然不會內鬥。荊州幫,又分為六姓幫和非六姓幫。六姓以諸葛亮、龐統為代表,龐統已死,諸葛亮被貶,一時實力大減;非六姓幫以廖立為代表,本來依附於六姓,後來得先皇大力提拔,實力發展很快。現在諸葛亮重歸朝廷,出任丞相一職,非六姓幫無論選擇依附還是獨立,都有其道理。西川士層本身就分為本土幫和外來幫,我們這些人,對他們而言,自然是外來之外來了。西川士層,外來幫比較團結,以李嚴為首,本土幫又以地域分為川南、川西、川東等,尤以川西幫出名,人才濟濟。
先皇在位,平衡各方勢力,已很是吃力。先皇與父親的書信,多次提及朝廷人事分配,往往讓其心神憔悴。
畢竟先皇一心為公,不偏向於任何一方,各方總體對先皇的權威都是接受的。但新皇登基,沒有先皇的權威,一切全靠顧命大臣。首先幾個顧命大臣之間,就難以協調,相信不久,就會形成每個顧命大臣為首,各成一派的情形出現。」
黃順心中一動,問道:「不知劉備定了誰做顧命大臣?」
關平驚訝道:「當時你不是跟着進去了嗎?你難道不知道?」
黃順笑道:「誰說進去的就一定是顧命大臣?要那麼說,我也是了不成?進去的未必是,同理,沒有進去的,未必就不是。所以我才有此問。」
關平想了想,搖頭道:「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但諸葛亮、趙雲、李嚴三人肯定是了。」
黃順一想,關平久處外任,對蜀漢朝局知道的肯定不是那麼清楚,就不往細里問了,說道:「那我在其中,應該如何?」
關平說道:「三少毫無疑問屬於六姓,當然要站在六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黃順笑道:「六姓有諸葛亮擔任丞相,什麼事他承擔不了?就算有他承擔不了的大事,我也一樣承擔不了。我幹嘛要去費那個心力。」
關平笑道:「我們兄弟之間,就不要說這些言不由衷的話了。六姓勢力為什麼會成為幾大勢力中被削弱最慘的一個?說到底還是在諸葛亮身上。如果六姓以後還處處倚仗諸葛亮,被削弱的命運難免再次降臨。」
黃順一噤,問道:「諸葛亮有何不是處,你這樣數落他?」
關平說道:「諸葛亮忠於蜀漢,忠於朝廷,這是朝野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但付出忠誠,未必就能得到朝廷相應的回報。本來諸葛亮是手掌大權的,先皇對他也是言聽計從。但一打下西川,先皇便毫不猶豫的將諸葛亮貶到荊州,你可知為了什麼?」
黃順說道:「自然是顧忌我們六姓實力太強,他無法做到平衡,只好削弱。」
關平搖頭道:「不知底細之人,大都如此想,可惜,可惜。」
「聽你這意思,你是知道劉備疏遠諸葛亮的真正原因了?」黃順的好奇心一下上來了。原來認定的事實竟然在關平這裏被推翻,黃順當然忍不住。
「六姓實力再強,也是集中在你手上,諸葛亮能調動幾分?再說,諸葛亮調動你的力量,肯定要得到劉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