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這人馬的優勢,那肯定是有,這如果說冀州有涼州軍二十萬人的話,就算是兗州軍,他們也一樣兒是不敢輕舉妄動,哪怕曹操都把大本營給放到了冀州都魏郡鄴城,他都當上魏王了,還是朝廷敕封的,有天子詔書,可那些又有什麼大用呢,這個誰有人馬,那才是王道啊,可不就是。兗州軍為什麼能在之前的冀州大戰中佔優,甚至就直接奪了涼州軍的兩個郡
(國)?說起來那還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冀州的實力勢力都超過了涼州軍,就是人馬比他們要多,地盤兒的話,其實也是比他們大了,這他們好歹是佔了冀州五個郡(國),這個就已經是超過涼州軍了,如此。所以說他們之後的戰事是佔優了,而又奪取了涼州軍在冀州的兩
個郡(國),讓他們直接從佔據四個郡(國)的勢力一下就變成兩個了,就是之前的一半勢力,這個不都是因為兗州軍的實力嗎,他們人馬多啊,沒辦法,涼州軍是調撥不來了,無奈啊。這不就是之前冀州大戰的情況嗎,如果說但是冀州人馬多的話,怎麼說也不會讓兗州
軍最後把巨鹿都給佔了,那地方馬超還是很看重的,他覺得是能保住就得保住啊。這個就是差距了,五萬人馬啊,確實不少了,這個也對。如果說是涼州軍沒比兗州軍少那個數兒的話,這戰事結果可能就有所變化,這個都不一定。當然了,曹操兗州軍他們都是帶着信心來的,這都是要佔涼州軍在冀州的郡縣……所以說他們說是勢在必得,那其實也沒錯,就是那
樣兒。而涼州軍呢,相比之下,至少比起兗州軍來,他們就確實是沒那麼大信心了,關鍵還是在於少了五萬人馬,不就是那樣兒嗎。這就是那個實力所帶給你的底氣了,一點兒沒錯。你如果沒少了那麼五萬人馬,甚至比對方人馬還要多,那麼你就有底氣,很正常,就像兗州
軍那樣兒,不就是嗎。可涼州軍的話,總體實力那還是有的,可在冀州沒那麼多人馬,所以說就沒那麼大的底氣,就是如此。如果說人馬夠了,那自然就不是那樣兒,底氣就有了。而像兗州軍那樣兒,士氣也能高了,確實是不錯,不過事實還是他們沒那麼多人馬,如此。
有就好了,問題是沒有,這個才是事實,是根本啊。根本就是涼州軍在冀州的實力,不如兗州軍了。所以說就是那樣兒,冀州大戰,涼州軍是覺得丟人,沒人啊。如今人馬還都沒補充上來呢,可馬超卻知道,這己方在冀州的人馬,確實也是增加了,徵兵了嘛。也確實是增兵了,增加了兵力,這個是如今的冀州,當然司隸還有益州,也都是如此,這個沒錯,確實。
三方都是徵兵,最後還是要看誰能調兵出征,要不就是抓到機會,就是如此。而如今馬超來看,三方這個好像都是半斤八兩,當然人家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能調撥的人馬,那確實是要超過己方,這個沒錯。不過己方是沒有調撥的人馬,可還有防禦的人馬,就如此,他們雙
方也都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得不償失,那就不好了,真是。誰都不想調撥好幾萬人,哪怕就是五萬人馬,可最後不但是沒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是全軍覆沒,又讓涼州軍佔便宜,這個是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不想接受的,就是這樣兒。要不然的話,他們也是會想辦法去進攻,畢竟如今涼州軍是調撥不出阻截他們的人馬來了,這個還是那話,說起來就是個機會啊,真
的。不過兩軍還都沒什麼動作,就可見一斑了,這個確實,他們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就是啊。現在都是沒動作,都等機會,也等他們人馬多了,不就是這樣兒嗎。人馬多了的時候,也可以說就是機會,能出兵的機會,而涼州軍如何,那麼他們就不去考慮了,如此,就是啊。畢竟如今可是涼州軍,他們調撥不來人馬阻截兩軍的進攻,這個就是他們的劣勢。當然了,
確實也是,他們實力依舊是天下第一,最強的那個,在三路諸侯中。可那又如何,至少在州郡的勢力上,還差了兗州軍點兒,被對方給超過了,這個也沒錯。一想,江東軍不管說是實力和勢力,他們是別想超過涼州軍了,也別想超過兗州軍了,這個不用說。可兗州軍的話,
他們如今州郡的勢力,已經是超過了涼州軍,而實力的話,那確實還有差距,這個沒錯。而涼州軍不會給他們趕超的機會,哪怕孫策認為己方和兗州軍與涼州軍死戰,可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