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位參觀過美軍無人機基地的記者描述,「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除去聲音效果的電腦遊戲」。
聯合國也曾發出警告,要求各國慎重發展「致命性的自治機械人」。
但是,機械人不止是用來殺人,它也能夠用來救人,比如配合醫生治病救人。
除了戰場,另一種機械人已經在醫院「大顯身手」。
今年月日上午,世界臨床機械人外科協會創始主席、著名專家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械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在首都和睦家醫院為一名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進行了一台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示範。
在手術進行的同時,國內的多家媒體,也對這一手術過程進行了全程學術直播。
手術中使用的機械人,正是去年月,憑藉一手「縫葡萄皮」神技,而在網絡上爆紅的達芬奇機械人。
達芬奇並非什麼新奇的手術操作系統,早在年,達芬奇就已進入中國。
目前,全國共有家三甲綜合性醫院,擁有台達芬奇手術機械人系統。
在過去的年間,採用達芬奇手術機械人系統進行的手術已達數萬台,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機械人的應用無疑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如何應對這種改變是我們這代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目前看來,重體力勞動與機械的勞動被機械人取代,已經是一種必然,但智力勞動者也未必能夠在這場變革中獨善其身。
技術的衝擊來自方方面面,記者可以被寫稿機械人取代,翻譯需要與手機軟件競爭。
在《與機器賽跑》一書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埃里克與安德魯,論證了里夫金關於「工作的終結」的論斷,認為技術的進步使得生產同樣商品所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少了,並且最終使得工人的數量趨近於零。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結論,一個不需要人類工作的社會,與其說是美好的,倒不如說是頹廢的,甚至是令人恐懼的。
而現在,只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場賽跑中贏過機械人。
不過,機械人發展的速度很快,人類的優勢並不明顯,在智能一切的時代里,你的手錶、你的項鍊、你的戒指、你的眼鏡、你的汽車、你的桌子、你的房子……你的所有終端設備都是智能化的。
當通訊、收發信息、各類應用和功能成為所有智能裝備的標配,請問,你為什麼還需要一個裝在褲兜里的手機?
當智能一切時代來臨,我們將被各種智能設備和智能機械人所包圍。
未來沒有智能機械人的日子,你將難以適應,就像現在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你將無法生活一樣。
從你睡醒睜開眼的那一刻,你已經生活在一個智能機械人充斥的環境中:你的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機械人,智能衛浴會為你自動調整洗浴水溫,智能廚房會為你自動烹飪早餐。
等你出門上班時,交通工具會是一個無人駕駛的機械人汽車。
當你走進辦公室,你的智能桌子會立刻感應到,為你打開郵箱和一天的工作日程表……
作為開啟一切智能的端口,你將根本不再需要一個笨重的手機,只需要一枚帶感應和身份認證功能的戒指:如果你想打電話,只需走到桌子旁邊,用戒指碰下桌子,桌子自動調取你的個人通訊錄,你想呼叫誰,桌子就可以直接打電話。
你走到冰箱前碰一下冰箱,冰箱會自動告訴你哪些水果沒有了,你可以在冰箱上直接下單購買。
你走到衣櫥前碰一下衣櫥,衣櫥會自動告訴你哪幾款適合搭配,你甚至可以通過衣櫥直接進入淘寶頁面選購新款襯衣……
就像一枚魔戒一樣,戒指成了開啟一切的根本。
這種智能場景是否太遙遠?其實你看看現在的大學校園,就知道,一點都不遠,也許上述的一切,就在-年內全部實現。
圍繞着展台轉了一圈,莫邪感覺他這次沒有白來,這次他也算是開了眼,只有看到了各種創意,莫邪才發現,不止是他的腦洞開的很大,別人也不比他差多少。
「分工明確!」看得多了,莫邪心中升起了一絲明悟,他好像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他培育的人工智能,他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