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就近乎算是把師父當年述說過的話,最貼切還原地展現給現在同樣也沉淪於破家哀傷中的這個孩子面前了吧?
雖然伍書當時沒有主動說些直面指引的話,但面對看着他的人們,大海所展現出來的東西,似乎從來沒有變過,就看觀者自己能感悟多少了。
或許那孩子在沒有人指引的情況下,無法感悟到絲毫新的啟示,但也有一種可能,她所受到的啟發,正式因為脫離了先行者經驗的倚靠,而更自由,更深遠廣闊。
……
事實上,伍書的有意為之,體現在莫葉的精神世界裏,最後得到的結果,與他猜測的那個結果,約摸只算是擦了點邊。
莫葉沒有從海浪中體會到力量的持續與繼承,沒有從海鳥破浪的生命演繹里去深層思考命運這種東西。至於朝陽東升,那些幾乎無可阻擋的光線,也只是讓她感覺到體膚變暖,卻沒有暖透她內心的每一個角落。
但莫葉記住了那一天站在峭壁上時,大海的開闊,似乎讓一切事物都驟然變小,視線幾近可以無限延遠的感覺,還有陽光對雲層的那種剝離撕碎的景象。
闊與遠,這兩種印象深深刻在莫葉的腦海里。
至於那種如刺一樣擊穿雲層的光芒射線,莫葉只是記住了它的形。雖然她的悟性還沒有走到伍書計劃的那一步,但她的內心,還是能由那種景觀而感受到些許震撼。或許需要今後,在某一個契機中,她才能將曾經的震撼感升華到更高的感悟層面。
再次回想起第一次來海邊時的場景,莫葉只能模糊在腦海里抓住那三個字眼,並非因為她忘得快。而是此時周圍的環境,實在太嘈雜了。
對於喜歡這種熱鬧氛圍的人而言,可能此時是越鬧越好,但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回憶思考什麼,恐怕再強韌的精神,也抵禦不了除了腳下以外,同時來自周身以及頭頂五個方向衝擊來的聲音。
頭頂的『雷』聲還在繼續,因為見識過第一波『雷』聲的時長,莫葉漸漸也適應下來,知道第二波『雷』聲怕是也不會很快就結束。莫葉雖然隱約能推測。這種聲音大到令人頭皮發麻的奏樂形式,肯定是代表着什麼嚴肅以及重要的意義,然而找不到葉諾諾的人。沒有參考解答,她終是猜不準確。
直到,她看見在她的視線範圍里的巨型商艦開始升旗。
應該是每一艘商艦都在開始升「昭」字國旗,旗幟飄揚在沖天桅杆頂點上,緊接着。一種類似布匹捲軸的東西,隨着連接滑輪兩端的索道,慢慢升上高聳的桅杆頂端。
桅杆上的觀測台中已有船員守候,待「布卷」升到觀測台附近停住,船員開始用繩索將其固定,並牽引其左右的繩環掛上兩端滑輪。最後。船員解開了束在「布卷」中間的繩索,「布卷」就開始以垂直向下的方向平平推移,待徹底展開後。即成一張巨帆。
巨帆很快吃風撐鼓起來,而每艘商艦上都有五至七支桅杆高聳,即便不是每一支桅杆都揚帆,以今天海上的風力,便是只揚三帆。能借到的風力,已能稱千鈞。
莫葉看見。離自己視線最近的那艘商艦,幾乎是在同時,揚了三道帆,便再無同類的後續行動。但巨大的船艦待船帆吃滿風後,已經開始微微搖晃起來。…
現在,不需要別人解釋,她已經明白過來,第二波「雷」聲鳴奏意味着揚帆。
看着被風吹鼓起來的巨大船帆,莫葉心裏終於也有了一絲激動,感覺那些海上平台,原來空蕩的地方,此時終於增添了一些飽滿的事物。
群艦之上,大部分帆布都是描繪着層層疊疊的祥雲,但是在接近群艦中間位置,有一艘商艦,揚起的船帆上,描的是一整面「仙鶴追日」的景象,用色並不艷麗,勝在莊嚴厚重。在一片片近乎層疊着的祥雲巨帆中,唯有這樣的一面「仙鶴追日」帆展開,顯得十分獨特。
而在那「仙鶴追日」巨帆展開後沒過多久,祭天台上的雷聲就停歇了。那種巨響忽然沒了,莫葉才感覺到自己的耳朵已經被震得微微有嗡鳴的感覺。
這時,人群里不知道是誰突然喊了一聲:「起錨了!要起錨了!」
莫葉聞聲不禁疑惑:起錨?何以令人這麼激動呢?這個念頭才剛起來,她就聽到祭天台上「雷」聲終於再起,她一個沒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