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 京中謠言四起,有人說這是天罰,因為木蘭春蒐時太子監國犯下大過;又有人說太子妃這胎才是禍亂之源, 燒死他雨水自然就來了……仿佛就在一夜之間,京中瀰漫起對太子不利的傳言, 胤礽聽說之後匆匆進京,跪在乾清宮抹了把辛酸淚, 細數監國時的種種舉措,對天發誓以證清白。
康熙的心情很不美, 就連梁九功也龜縮起來, 不敢妄言不敢妄行,只怕引火燒身。
這當口,除去不得不做點什麼的關係人之外,滿朝文武避之唯恐不及,倒是胤禟, 他趕緊填飽肚子,就跟在太子之後進了宮, 徑直去到康熙跟前,非常直白, 就是為太子背書來的。
太子作為直接關係人,有些話不好說出口, 胤禟才懶得揣度聖意, 他在乾清宮說了一籮筐大實話。
&凡你優秀一些, 總會引人妒忌, 皇阿瑪早承大業,勤政愛民,崇儒尊道,實乃盛世仁君。蓋因過於出色,自登基以來屢遭天妒,前有洪水瘟疫,後有地龍翻身,災禍來勢洶洶,又有哪回壓垮過您?上天想考驗咱們大清朝,這才降下天災,與太子何干?大婚近十載,太子妃方才開懷,就遇上這等惡毒算計,幕後之人其心可誅。依兒臣看,他是鐵了心想挑撥皇阿瑪同太子二哥的父子感情,他對咱們大清朝的儲君不滿,欲除之而後快,欲取而代之!」
胤禟眼也不眨就吐出這一大段,他看起來非常投入,還準備再點一把火,康熙趕緊叫了停。
&了老九,你說得朕腦仁疼。」
既然當爹的都這麼說了,做兒子的果斷見好就收,胤禟最後總結了一句:「兒臣趕着進宮來是想說,這都是圈套是陰謀,皇阿瑪您可別中了奸人的計,咱父子同心將幕後之人揪出來還太子公道才是正理。」
要是沒他這攪屎棍,這會兒就該好一通父子情深,然後合計怎麼反擊。
胤禟一攪和,剛擠出來的委屈心疼全都煙消雲散,原本煽情的橋段也走不下去了,康熙恨不得一腳送他出宮,又想指着他鼻子怒罵「還用你說」!
便當此時,康熙想起胤禟他岳父,一想到馬斯喀進宮來哭訴陣仗,他就忍不住一個寒顫。
得,由他作吧。
康熙八歲登基,在位幾十年間什麼邪門歪道沒見過?他一聽說京中頻出對太子不利的謠言,就想到這背後一定有推手,想借這年的大旱除掉太子,哪怕不能除掉,也要毀他名聲。
讓康熙在意的是,為什麼謠言針對太子,而不是他這個皇帝?
當年京師地動,民間傳言說是皇帝之過,說他為君不仁,不應挑動戰事,不應撤藩……有心人細數十宗罪,逼他發下罪己詔,祭天祭祖,又撥下大筆賑災銀,這才將事情擺平。
那一出就不是民間自發,是他各項政舉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朝臣趁天災搞事。
就以往的經驗,一夜之間鬧成這樣,背後定有推手。
要是想簡單粗暴的謀朝篡位,顯然應該沖坐在皇位上的下手,他將矛頭對準太子,這可以解讀為,只要除掉儲君,就有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可能。
皇子互相算計謀奪江山不是稀罕事,這在每朝每代都有。本朝明立儲君,太子只要不犯下大過,順理成章就能繼承大統,對其他胸懷大志的皇子來說,太子就是眼中釘,是絆腳石……要想上位,首先得除他。
雖然還可以有別的解讀,康熙直覺認為是這樣,蓋因如此,他越發痛心。
也因為他心裏有了認定,哪怕胤禟趕着進宮來替太子說話,他也不覺得這是結黨營私。在康熙看來,老九就是太實在了,出了這回事,旁人避恐不及,趕着湊上前來說良心話的就只有他。
沒錯,老九是煩人了點,他說得太對了。
康熙從前也想不明白,他捫心自問,在位幾十年為大清朝盡心盡力,勤政愛民不用吹噓。為什麼就是不太平?每隔幾年總有天災,早年三場大地震,他皇位險些坐不穩,之後洪水瘟疫更沒少過……為什麼?老天爺是瞎了眼麼?
現在看來,誰也沒瞎眼,是上天看他太過優秀,隔三岔五就想考驗一番。
道理很簡單,拿他自個兒來說,因為看重太子所以時常都在考教,從功課到騎射到時政分析,樣樣都沒落下。像老九老十這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