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聖人言明讓百官想好章程遞摺子,擺明了國庫的銀子出不得。
國庫不出銀子,他們又怎麼會出?拿自己家裏的銀子出來,那是割肉的行徑啊!
唯一的法子,就是募捐。可是募捐,有多少人願意捐贈?
華恆、華恪的法子,的確是可以刺激人多捐贈,可是這個受刺激的人,在場文武百官無一人逃得過啊!職位高、俸祿高的,也得多出點,還得看着面子多捐點,不能讓屬下看低了。
有人機靈一動,說道為了避免攀比,不如匿名捐贈。
當下就被林派駁回了,匿名捐贈,如何讓受災的黎民百姓知道他們受了何人的恩情?雖說施恩不圖報,但是這等為國為民之事,正是需要有表率作用。
況且,如果百官都捐了,黎民百姓肯定會更加相信聖人,相信當今天子沒有忘記他們,時刻關注着他們。
朝堂再次吵了起來,聖人聽了許久,伸手虛壓,示意眾人靜下來。
「如今旱情嚴重,拖緩不得。既然無法子,便按兩位華翰林提議的,鼓勵募捐。具體細節,林丞相督從兩位華翰林完善,晚膳前遞交帖子。退朝——」
只一個早朝,朝廷變了風向,民間也變了風向。
華大、華二不愧是狀元、榜眼,竟能想出這個好主意救助民眾……
安寧郡君的兄長,果然如安寧郡君一般氣節高華,急人之所急。
鄧家、嚴家和徐家聽了這些消息,馬上停下了收拾衣物回故鄉的動作,又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與華府交好,讓世人忘了他們先前所作的事。
還沒等他們想出個章程,第二日,聖人宣佈,開始募捐,並將募捐榜傳發天下,號召全民捐贈。
聖旨很快傳了出來,除了捐贈令,聖人還宣佈由申王、華恆兩人負責募捐並將捐贈所得派發到各受災地。
眾人還來不及驚訝一個翰林學士竟然可以出京並承辦此等要事,宮中太后、皇后娘娘便捐贈了一批首飾出來。
華恆、華恪馬上響應號召,又從翡翠鋪子預支了一萬兩銀子,捐贈了出去。
帝都的捐贈活動浩浩蕩蕩起來,到處一片熱鬧。
由於華恆、華恪想出了好法子,因此聖人龍顏大悅,不但大讚了兩人一番,還賞賜了許多東西。
華恆、華恪當場奏明聖人,將這些東西捐贈了出去。
此舉又贏得了無數佳話,就連周安,也收到了嘉獎——他真是慧眼識女婿!
收到這些消息,鄧家、嚴家和徐家,更是激動萬分。如今華家名聲這樣好,又如此受聖人寵愛,若是提出讓他們幫忙謀得一官半職,那該多好啊!
一邊想法子一邊養傷,三家人又是急、又是激動,每個大人眼下一片青黑。
一連幾日養傷,等到身上的傷都消了腫,三家迫不及待想要去華府之際,有人求到華府跟前,請華恆看在同鄉的份上,向聖人引薦他,讓他入朝為官。
當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又是焦急又是欣喜。
欣喜的是,有個人在打頭陣,可以藉此看看華大華二的意思。焦急的是,果然是四處都是敵人,這敵人論親疏不及他們,但竟然敢率先上門了,萬不可讓這個人拔得頭籌!
在焦急和喜悅的情緒煎熬中,華府傳出了他們的態度:可以引薦人才入朝為官,但此人才華必須得讓九成的翰林學士並中書舍人支持。
如今已經開科取士,無論是青州同鄉還是華家書院出身,想要做官,要麼依靠才氣讓翰林學士並中書舍人通過,要麼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參加科舉考取。
當然,翰林學士和中書舍人那裏通過了,還得經過聖人裁定,由聖人做主。
這些話傳出之後,帝都譁然,其中士林圈子的人,大多數都持支持態度。
雖然他們有些人曾經是引薦進來的,但是如今這種制度逐漸被科舉取代,做官正是體現一個人能力的時機,他們當然支持。
不過,華府此時有種越過聖人說話的意思,叫許多人都動了心思,想要趁此參華恆、華恪一本,尤其是華恆這個最近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時展博先生出來點評,華府此番做法甚妙,讀書人自當目下無塵,自當清高不媚俗,自當節氣非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