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已經許久沒有酣暢淋漓的大勝了,打儂智高,也是摧枯拉朽,可問題是儂智高離得太遠了,京城的爺們沒有半點感覺,聽起來和話本小說的故事差不多。
遼國可就不一樣了,仿佛是一片烏雲,一顆巨石,籠在大宋的頭上,壓在百姓的心裏。
稍微懂得地理的都清楚,大宋的都城幾乎隨時處在遼兵的威脅之下,尤其是近些年,大宋百病纏身,表面上還是烈火烹油,可是底子早就空了。
吏治、軍制、財政……幾乎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
在這個關頭,能頂住萬難,打一場漂亮的大勝仗,怎麼讚美都不為過,絕對給大宋打了一劑強心針。
趙禎本來還在猶豫懷疑,自己的振作會不會像慶曆新政一樣,又是東風流水,可是現在看來,趙禎終於露出了笑容,至少贏得了漂亮的開頭!
尤其難得,這一次王家軍用騎兵對攻的方式,以一千重騎,大破遼兵幾萬人,徹底打破了遼國騎射無雙的印象,盤桓在大宋心頭的恐遼症一下子就減輕了許多。
提起遼國鐵騎,大家不再是談虎色變,惶惶不可終日。
當然,也有人在問,王家軍有什麼了不起,不都是人嗎,憑什麼王家軍能贏?
其實這話問得很有道理,恰恰是王家軍沒什麼了不起,所以才贏了!
在組建騎兵之前,王寧安就很清楚,想要靠着騎射贏遼兵,根本做不到。他借鑑了後世的騎牆戰術。
所謂騎牆戰術是在火器大發展之後,騎兵淪為輔助兵種,才出現的一種作戰模式,要說起來,有點類似步兵的「排隊槍斃」。
騎士們按照一定數量,組成一排排的騎兵,大家緊挨着,衝鋒的時候,保持一個速度,形成一面牆,靠着整體的力量壓過去。
對方用弓箭,難以射穿騎士的鎧甲,而且即便是射穿了,後面的人也會迅速彌補上來。由於馬上射箭,要放慢速度,還要調轉馬頭,故此「騎牆」一定可以追上來,只要短兵相接,騎牆戰術的威力就展現出來。
不論你武藝多高,騎術多精,面對一排長槍,也只有死路一條。
有人又會想,那遼兵萬一也學會了騎牆戰術,以牆對牆該怎麼辦?
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幹,王寧安只會拍手稱快,大笑三聲,就怕他們不玩呢!
王良璟訓練過士兵,心裏十分清楚。
一個差不多的騎士,只要大半年的時間,就能掌握騎牆戰術。
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遼國想和大宋對拼,來啊,歡迎啊!死五六萬人,大宋沒啥感覺,遼國卻要傷筋動骨,拼掉二三十萬人,遼國直接滅亡了,不但國家亡了,而且契丹人也會像匈奴人一樣,徹底消失。
說穿了,騎牆戰術就是要把對方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然後憑藉豐富的經驗,還有充足的後援,徹底把對方拖垮,拖死!
這套辦法放在之前,大宋也是玩不起的,畢竟戰馬的缺口太大了,好在王寧安花了七年時間,給大宋培養出幾萬匹戰馬,終於能奢侈一回了!
在紅城寨大破遼兵之後,王家軍稍作休整,立刻兜着屁股追擊遼兵,他們一口氣殺到了霸州。
王德用老將軍已經守衛霸州整整六天了,三千守軍,加上王德用的五百親隨,已經拼掉了大半,王德用雖然沒有受傷,但是老人精疲力盡,到了幾乎崩潰的邊緣。
他看得出來,遼兵放鬆了攻勢,如果不然,霸州就撐不下去了。
罷了,一把老骨頭,能戰死疆場,也好過病死床頭!
戰鼓再度響起,人喊馬嘶,亂糟糟一團。
遼兵又來了!
王德用拄着佩刀,從地上站起來,身軀晃了晃,終於站穩了。
他看了一下身邊的士卒,幾乎人人帶傷,個個都面帶憂慮之色。
「弟兄們,陪着老夫一起死吧!」
王德用豪氣道,邁着虎步到了垛口,向下眺望,令老爺子大惑不解的是遼兵沒有攻城,反而向北退了。
要知道北邊就是巨馬河,倉促之間,遼兵也沒有那麼多的渡河工具,互相爭搶,亂成了一團,好多人都被擠到了河水當中,成了淹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