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www.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裴旻的書信已經先一步呈報上來了,現今滿朝文武都知道吐蕃跟阿拉伯達成了戰略同盟,一致對抗唐王朝。
滿朝文武近來也圍繞着這方面做商議,商議西域的局面局勢。
現在還沒有絲綢之路這個說法,通常是以西域商路來稱呼。
西域商路對於唐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帶動了長安、洛陽、涼州三大都會的發展。
刺激了隴右、河西的經濟之餘的同時,也促進了華夏各地與長安、洛陽的經濟鏈。
唐王朝並不盲目的依賴西域商路,但是西域商路的存在,卻讓整個王朝的經濟提升了一個檔次,讓財政呈現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
在這種局面下,滿朝文武沒有一個願意放棄西域商路的。
李隆基也一直在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隨着與西方的接觸,他的眼見也更為開闊,不在將大唐視為天下的中心,周邊諸多都是蠻夷宵小。
阿拉伯這位強敵與吐蕃這位宿敵聯合,無疑是一記重磅炸彈,值得慎重以待。
但是滿朝文武又不願意大力發展西域,畢竟華夏才是他們的根基,哪有捨棄根基,隆重發展西域的道理。
滿朝文武為此住爭論不休。
李隆基心底也不願意將發展的重心西移,可是如若不西移,局面就更為堪憂了。
故而一直未有定論,問王忠嗣名為考問,實際上是想聽聽他的意見。
王忠嗣極具戰術天賦,與戰術一途的天賦,裴旻都為之驚嘆,但戰略遠見不為其所長。
不過裴旻平素沒少給他分析西域局面,不為其所長也並非是不懂,毫不猶豫的回答道:「西域局面錯綜複雜,其境內多為他國百姓,有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古國,也有昭武九姓國,還有大小勃律等國家,大大小小加起來有二三十個。我朝以宗主國的形勢號令西域,既是高明之舉,也是一步錯棋。」
李隆基追問道:「何為高明,何為錯棋?」
王忠嗣道:「高明是因為我朝離西域太遠,支援不易。一但大舉動兵,將行數萬里地,沿途輜重消耗,乃天文數字。與其我朝強行統領,人心浮動,不如以夷制夷。用進貢態度富庶,以保安定。」
李隆基不住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不是他們沒有能力掃平西域,就憑太宗、高宗朝的軍事實力,別說是一個西域,就是兩個三個乃至五個都不在話下。
可掃平後的問題才是關鍵,要由大唐直接統制。
唐朝身為外人,與地方百姓有着一定的隔閡。雙方很容易引發矛盾。
一但矛盾出現,唐軍必然會為了顏面而平叛。
這一動兵,所耗費的錢財,遠遠超過控制西域得到的經濟。
吃力而不討好不說,甚至會影響到自身的經濟。
故而一直以來,對於西域唐朝的政策一直是以夷制夷。
「可也就是這種制度造成了今日的局面,西域在我朝的控制下,也不歸我朝的控制。這裏裴帥用了一個很貼切的詞語形容西域的局面,叫『保護費』。我朝強大,能夠庇佑他們,讓他們可以在西域平安的生活下去,故而他們每年進貢財富,以保平安,有需要時,還會出兵協助。可要是我朝沒有能力庇佑安西的時候,安西諸國就不會選擇向大唐進貢了。這就是以夷制夷的不足之處。」
「確實如此!」李隆基想起了武則天時期,安西四鎮失陷的事情。那個時候,唐軍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但是西域諸國卻一樣生活的好好的,並沒有多少變化。即便後來,王孝傑奪回安西四鎮以後,西域諸國一樣如此,認同道:「這個保護費的說法倒也貼切。」
王忠嗣斬釘截鐵的道:「故而安西諸國,能夠與我朝共富貴,有部分能同險阻,卻無一國能共生死。因為至始至終,在他們眼裏,我們都是外人。」
李隆基越想越是煩心,追問道:「那你可有什麼好的辦法?」
王忠嗣搖頭道:「此乃行政方面的事物,
第五十五章 最陰不過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