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趁着實力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在飯館裏與他們打成了一片。 雖然大多人都聽不懂他的話,但是一同吃喝,對着角力、比手勁獲勝的僱傭兵們比手勢稱讚,還是很夠交流的。
一群僱傭兵們也喜歡跟裴旻這樣的勇者接觸,一頓飯吃下來,不能說是盡得人心,卻也向眾人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
裴旻大勝吐蕃先鋒騎,打出了自己的聲勢,證明了他的水平與能力。
魯鈺、謝靜、楊雲、范晨、袁旭等人對他也有了信服之心,諸事都與之商量。儘管表面上魯鈺、謝靜依然是金城的第一、第二把手,可稍微了解情況的人都清楚真正決策者是幕後的裴旻。
在吐蕃未達之前,裴旻絞盡腦汁的佈置金城的防線,進攻用的強弩炮石、鐵蒺藜、滾木,防守用的沙土、水袋、麻搭都準備齊備。同時還強征金城裏的所有鐵匠、木匠、泥匠,開始為兵士鍛造武器,修護弓弩,修葺加固城牆,為了即將到來的大戰,做了充分的準備。
吐蕃前軍在擊潰先鋒騎後的第二天抵達了金城城下,有了先鋒騎的前車之鑑,這批前軍特別謹慎,數量又在一萬五之間。裴旻也知一不可二,老老實實的藏在城中,並未出戰。吐蕃前軍也很識趣,面對嚴防死守的金城沒有做任何挑釁的舉動。規規矩矩的安營紮寨,等着後續大軍到來,一併攻城。
裴旻也知考驗即來,所謂臨陣磨槍,不塊也亮,認真的反覆巡察四門城牆,看看有無疏漏之處。
不過吐蕃大軍沒等來,卻先等來了朝廷的任命。
李隆基的任命書重要緊急,是採用最高傳令度傳送的。沿途各個驛館,輪流護送,一刻不停,應該僅落後吐蕃前軍半日時間。
「涼國公、御史中丞裴旻,智勇絕倫,智擒吐蕃細作,探得重要軍情,朕倍感欣慰。今日吐蕃番國,行不義之師,犯我疆域。特令卿知蘭州刺史,領隴右防禦副使,鎮守金城,以御來敵,揚我國威。」
簡單的任命詔書,送至裴旻手中。
同時在一旁接旨的還有魯鈺、謝靜、楊雲、范晨、袁旭一眾金城官吏。
「信使辛苦了!」裴旻雙手接過任命書,臉上露出了一絲興奮,心底的大石終於落下。儘管他憑藉努力,取得了魯鈺、謝靜、楊雲、范晨等人的信服。但是這權力不握在自己手上,以他自身喜歡掌控全局的嗜好習慣很是彆扭,時不時的擔心任何一人掉鏈子。現今卻不虛了,誰敢掉鏈子,直接嚴懲罰下,主動權盡握手中。
傳令信使客氣的從懷裏掏出了一封信道:「這是防禦大使給防禦副使的密信……」
裴旻伸手接過,見印泥完好,拆開了密信,見密信字跡,已然猜到如他所想的一樣,這防禦大使就是薛訥。
大事來臨,薛訥這種經驗豐富的國之宿將是沒有任何理由不重新啟用的。
密信中並未說事,只是寫了短短的《周易新注本義》卷三:二十一幾個字樣。
《周易新注本義》是薛仁貴留下來的兵法,能夠看懂這幾個字的,在隴右目前只有他裴旻。薛訥這是擔心傳令信使遇到危險,將密信收了去。
《周易新注本義》卷三:二十一說的是誘敵戰,若敵不可破,誘使出擊,切勿強攻,徒傷兵士。
薛訥顯然是與他想到一塊去了,都打算利用金城為誘餌,削弱吐蕃的實力,蠶食他們的力量,從而抵定勝局。
看了一眾金城官吏,裴旻笑道:「陛下任命我太公薛訥為隴右防禦大使,率領二十五萬大軍正在前往金城的路上。太公乃是我大唐戰神薛大將軍的長子,與大將軍一樣智勇兼備。區區吐蕃小兒,豈是對手。你們放心便是,只要我們守住金城,功勞定是不少。」
他說這話的含義一是宣揚薛訥,二是表明他是薛訥的義孫,給他們一種薛訥是不會放棄金城,一定會儘快趕來支援的假象,以提升他們的堅守細心。
果然裴旻吐露的消息讓一眾官吏大喜過望,均想:裴中丞與薛訥關係如此密切,這爺爺哪有不來救孫子的道理,同時也暗自慶幸,好在當時沒有犯傻,得罪了裴旻,不然如今他手握蘭州軍政生殺大權,他們豈有好日子過。
裴旻笑嘻嘻的看着魯鈺。
魯鈺讓他瞧得心底怵,想着自己似乎沒有得罪他,不應該找自己
第十四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