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尚贊咄叩見大唐皇帝陛下!」尚贊咄作揖禮拜,禮數做的十足,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樣,表情體現了甥國吐蕃對舅國大唐的景仰。
李隆基聽了裴旻昨日之言,也醒悟過來,番邦賊子,狼子野心,不可輕信。他們要戰不會因為自己的禮讓忍一時之氣而退卻,反而會更加的得寸進尺。現在大唐確實不適合動兵戈,也不想動這兵事。可真要打,卻也不懼。因故今日李隆基對尚贊咄這群吐蕃使者沒有那麼上心,也不親自接見,直接讓禮部以國賓款待。卻不想尚贊咄意外上門覲見。
李隆基帶着幾分平靜的道:「使者免禮,不知今日使者可玩的開心?」
「大唐人傑地靈物競芳華,外臣目不暇接,都不捨得離去了。」尚贊咄作為大唐與吐蕃之間的使者,文化水平毫不遜色當世的飽學之士,各種成語隨口而出無生澀之感,他的表情一片嚮往,其實心底是萬分不快,今天禮部的安排他們游大慈恩寺,曲江泛舟。游大慈恩寺無可避免的要去看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大雁塔因裴旻的劍書名氣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看着那裴旻的劍書,尚贊咄就想起昨夜之事,若不是裴旻,他們吐蕃何至於丟此大臉,甚至還折損了一位武藝高強的人才。再游曲江,禮部官員介紹曲江歷史,又說了曲江大宴,裴旻再次給禮部官無心的提了出來。尚贊咄滿腦子的都是裴旻,又不好表現出自己不喜歡,只能憋悶在心底。
李隆基客氣的道:「既然使者喜歡,那就多待幾日吧。」
尚贊咄卻瞬間熱淚盈眶,淚珠順頰而下。
李隆基也沒有想到尚贊咄有如此變故,詫異問道:「外使何故流淚?」
尚贊咄哽咽道:「看大唐繁華,再想我吐蕃貧瘠,百姓衣不果腹,悲由心起,忍不住落下淚來,大唐皇帝陛下莫怪。偉大的大唐皇帝陛您的恩澤好比天下的皓月,您的仁慈就跟母親一樣偉大。外臣斗膽為了我吐蕃受苦的百姓向陛下請求賜我吐蕃經史書籍,讓我吐蕃子民能夠與外臣一起瞻仰大唐文化;賜我吐蕃務農醫書,讓我吐蕃子民不受飢餓,生病了也能得到有效醫治;再賜我吐蕃工匠,讓我吐蕃百姓,能夠住的溫暖的房子,免受寒凍之苦……」他說的無比悽慘,一個頭磕在了地上,萬分的虔誠,將李隆基視為聖人一般。
若是之前,李隆基面對尚贊咄這份影帝級的表演,心底定會大感觸動,從而應許了他的要求,贈予書籍工匠,以體現天朝上國的仁德。但是昨夜跟裴旻的飯後散步,讓他意識到吐蕃這一次來大唐是打算在撕破臉之前,撈上一筆。幫助他們就如助蛇的農夫,討不得半點的好處。
「外史此言讓朕動容!」李隆基也是一臉的感慨,看着已經在竊喜的尚贊咄,話鋒一轉道:「只是經史書籍、務農醫書都是我大唐子民憑藉才智辛勞編寫的,若就這樣平白贈予你們,朕也不好交代。這樣吧,大唐現如今缺少軍馬,你們以軍馬與我們互換書籍。這國與國的來往,本應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外使你看如何?」
尚贊咄驚愕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硬着頭皮道:「不知皇帝陛下打算如何互換?」
李隆基沉吟道:「知識無價,財富有數,朕也不為難你們,只要你們備上十萬軍馬,朕予你們萬卷書籍,外使看如何?」
尚贊咄叩道:「此事外臣做不得主,回去與我贊普商議之後,在做定奪。」
李隆基笑道:「請便,朕恭候佳音!」
目送尚贊咄離開,高力士在一旁輕笑道:「這番邦蠻夷果然不安好心。」
李隆基眼中閃着寒光道:「你也看出來了?」
高力士道:「尚贊咄此時來求經史書籍,目的應是大將軍府上的那些書冊,只要陛下今日恩准。他們便可將兩類書冊混在一起,書籍是御賜之物,出入我大唐各地,定然不會有人敢查。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所有書籍運往吐蕃。」
「吃裏扒外,狼子野心!朕絕不輕饒!」李隆基心中憤恨,眼中殺機四起。
「可惡!」
尚贊咄回到四夷館,懊惱的猛拍案幾,怒火中燒,胸膛上下起伏,想及李隆基今日不按常理出牌,氣憤難平,低喝道:「我吐蕃終有一日要殺到這長安,讓李唐知道我吐蕃才是真正的霸主。」
副使郎熾勒在一旁道:「今日事情似乎有點異常,
第四十六章 奉公押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