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歸一連忙傳音給屋外的梅山七聖,還有剛剛被這能量變動驚動的修天香、伽雪蘭、羅明月、龍冰兒,「各位雖然我們彼此並不熟悉,但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這座城市的生靈,我希望大家能通力合作,共渡此劫。
」梅山七聖和修天香、伽雪蘭、羅明月、龍冰兒都點頭答應。
接着,公孫歸一說出他的計劃,「大家齊心協力抵擋無間地獄的侵蝕,讓他能抽出一部分力量和爭取一點時間嘗試喚醒地藏王菩薩,以平息這場危機。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ksitigarbha,中文譯音克施地嘎訶帕,傳說是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轉世。
世人稱之為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曾發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雖沒有成佛,卻已達到了佛的境界。
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
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有一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錢財供養於佛寺。
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夢遊地獄,見鬼王無毒,求得母親得脫地獄,婆羅門女醒來方知夢遊,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就是說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
又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曾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要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
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有情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
地藏菩薩因立下要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眾生的大願,故而常現身於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稱,其名號與形象如下:1、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助地獄道眾生。
2、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餓鬼道。
3、寶印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如意寶印,專門濟度畜生道。
4、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結施無畏印,專門濟度阿修羅道。
5、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與願印,為人除掉八苦之蓋障,專門濟度人道。
所謂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苦諦所攝。
6、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說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將死時現五種衰相)而除其苦惱,專門濟度天道。
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釋迦寂滅後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裏,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
《地藏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願地藏」,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
梵語乞叉底櫱沙(ksitigarbha),譯為地藏。
地即土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
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於大覺心中。
(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
(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
(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
(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
指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
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
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