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征地拆遷,搞建築的不會陌生,說這是所有大型項目之首要利害問題,大概也沒有同行不會同意。
做工程的人,除了一些不可抗因素外,最害怕也最頭痛的可能就是兩件事,第一就是征地拆遷問題,第二就是項目所在地發現文物古蹟。
發現文物古蹟這事並不常有,而征地拆遷問題幾乎每個稍微有點規模的項目都會遇到,因此說這是第一利害問題毫不為過。
李華勇一直認為,在咱們國家,大家對征地拆遷問題存在很大偏見,這個問題甚至已經被妖魔化。而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就是一個關鍵詞:
道德綁架!
比如在李華勇穿越時候,國內那部創票房紀錄的電影,不可否認那當然是部好電影,尤其李華勇這種親身經歷過撤僑的人,看這種電影更是倍感親切。
然而就是影片最開始的強拆情節,有點強迫症的李華勇就表示理解不能。
記得還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李華勇當時就想:那位英雄家的房子,他家裏人到底是同意拆呢不同意拆呢還是同意拆呢?他們家的拆遷補償款,到底是拿到手了沒拿到手還是拿到手呢?他們家對那個拆遷補償款的數額,到底是滿意呢不滿意呢還是滿意呢?
只可惜這些影片裏都沒有交代,電影裏給出唯一不讓拆遷的理由,卻是英雄母親說的那一句話:我要等我的兒子回家,我不能讓孩子看不到家呀......
不可否認的是,當電影男主角一腳踢死那個惡霸的時候,所有吃瓜群眾都拍手稱快,李華勇自己在觀看影片的時候,看到這裏也是大呼過癮。
然後話說回來,當李華勇回過頭想想,他認為恰恰就是這個看了讓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的橋段,很能說明徵地拆遷的被妖魔化。
這個被妖魔化的地方就是:只要在征地拆遷中遇到問題或遇到糾紛,那麼拆遷方就一定是反派,正如電影中那個惡霸,而被拆遷方就一定是苦主,正如電影中那位英雄的母親。
這種被妖魔化的現象其實非常可怕,也正是因為這種事情很容易被道德綁架,這才讓征地拆遷的問題越往後就越麻煩,到後世甚至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個頑疾。
真正的征地拆遷不是這樣子的,更不是所有的拆遷都是所謂的「強拆」,真正的「中國式拆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前世的時候,李華勇親身經歷過一次拆遷,從某種意義上說,那次拆遷也可以稱之為一次「強拆」,而李華勇認為,自己經歷的那次「強拆」,可能才更具備普遍意義。
大概在新世紀某年,也就是「非典」結束之後不久,李華勇在國內某項目擔任項目經理。那個項目位於中部某省,性質也和現在這個項目類似,那是一個工業園開發區,李華勇所在公司承建的是前期「三通一平」和所有廠區道路工程。
類似這樣的工程,理所當然會遇到拆遷問題,所幸的是那個項目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周圍既沒有所有農田,更沒有多少人家,基本屬於荒山野嶺,整個項目所在地,只散落着不到20戶的人家,因此征地拆遷的事並不算太麻煩。
更重要的是,那個項目的施工合同其實是在「非典」之前簽訂的,因為「非典」的原因大概耽擱了半年左右時間,而當地政府展開徵地拆遷工作,那還要在簽訂施工合同之前。
因此李華勇過去當項目經理的時候,考慮到地方政府有那麼充足的時間,並且李華勇之前也看過當地政府的拆遷補償方案,應該說那個拆除補償方案還算合理,採用的是通用的「置換加現金」拆遷補償方案,也就說政府要徵用這20多戶人家的房子,對每戶人家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都進行實測實量,是多大實際使用面積,那麼就在市區置換同等面積。
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家的房子,面積通常都是比較大的,因此就那20多戶人家,基本每家都能在市區置換好幾套房,假如你不需要那麼多房子的話,那麼多出來的面積,政府將按照當地的平均房價給予現金補償。
必須承認這樣的拆遷補償方案還算合理,再加上那裏的征地拆遷量真不算大,因此李華勇後來過去準備施工的時候,他並沒怎麼把征地拆遷這事放在心上。
可即便就是這樣的項目,最後在征地拆遷的問題上也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