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沒有給他任何暗示,只說了袁紹當年打算立劉虞為帝的事,姜盛一直耿耿於懷,希望賈詡去處理。
賈詡知道這是戲志才和姜盛考驗他,他就乾脆放開了做。他知道,這件事只能自己背黑鍋,因為他沒有與姜盛和戲志才有關的任何證據。
姜盛也是在賈詡表奏了劉虞的謀逆大罪之後調集的兵馬,合情合理。
賈詡偽造的劉虞跟袁紹及幽州各郡太守往來的書信、密謀登基的年號、三公九卿名單以及施政方略以及劉虞等人的供詞等等,應有盡有,獻帝哪裏見過如此陣仗,大雷霆,大吼着「誅九族」,姜盛一番勸說解釋,獻帝只好改成了誅三族,並下令將劉虞押回鄴城行刑。
姜盛方面是絕對不能讓劉虞勢力的人見到獻帝的,於是賈詡在押解罪臣去鄴城的路上,那些主要官員都「咬舌自盡」,只剩下那些完全不知情的家眷親屬被押回了鄴城。
有些朝臣覺得蹊蹺,就向獻帝提議讓廷尉寺去驗明屍身,實則是調查這些人的死因。
經過三天的調查,廷尉寺認定這些人確實是咬舌自盡,這才堵住了朝臣的嘴,連姜盛看了都不由得不信,賈詡把這些人咬舌自盡的姿勢加工得太精妙了。
這件轟動天下的謀逆大案就這樣收場了,那些自命不凡的朝官們也都閉了嘴,這樣的雷霆手段讓他們後背毛,唯恐自己哪個地方得罪了姜盛,也會遭此厄運。
劉虞覆滅之後,幽州牧空出來了,姜盛調任審配為幽州牧,荀諶為平原國相,徐榮、魏續率軍屯於代郡,防範并州和南匈奴之敵。
空缺的太守,則由原各郡的別駕充任,又從青州和冀州學堂的畢業生中選拔精英分赴各郡縣任職。
賈詡辦成這事之後,也算真正加入了姜盛的陣營,姜盛又表奏賈詡為太尉、曾擔任過司空的劉弘再次擔任司空,司徒則由淳于嘉繼續擔任。
姜盛把董承捧上去,就是為了避嫌,不會讓獻帝覺得姜盛是在把持朝政,但幽州官員的任命上還是讓獻帝不悅。
姜盛在頻繁安插自己的人,獻帝心中也有些不滿,就在朝會上宣佈重新任命九卿,姜盛很是意外,但覺得也無可厚非,皇上嘛,自然有任免官吏的權利,但三公的人選是經過獻帝同意的,當然不會再換人,至於九卿可要斟酌一下了。
姜盛現在是大司馬,掌管全國的軍事作戰、軍備製造等,已經是權傾天下了,如果再插手九卿的任命,不免落得把持朝政的惡名,所以根本不便言。
姜盛道:「九卿乃朝廷的柱石,應當德才兼備者任之,皇上重新任命九卿,乃是朝廷新氣象的開始,臣全力贊成!」
獻帝點了點頭,道:「有了大司馬的支持,相信九卿必定是德才兼備之人,三公分管九卿,各自提提意見吧,現任稱不稱職,由你們來評判。」
賈詡和劉弘互相對視了一眼,賈詡道:「臣初任太尉,對於太常、光祿勛、衛尉的任職情況不甚了解,所以臣想聽聽前任的意見。」
前任太尉?那不是姜盛嗎?再前任,董卓、張溫、張延、鄧盛……都已經死了。
獻帝盯着賈詡,卻也無可奈何,賈詡剛剛上任沒幾天,確實也沒有言權。
姜盛道:「光祿勛士孫瑞破董卓有功,衛尉楊彪護住東歸有功,太常唐珍並無過錯,臣建議此三人留任。」
士孫瑞破董卓之後與姜盛親近,光祿勛是為皇上跑腿參議的角色,那些宮女太監和宮中雜役、小黃門等都是光祿勛負責的,是皇上的近臣。
楊彪是楊賜的兒子,楊修的父親,因楊賜與童淵有舊,童琳和姜盛都與他有所交集,也與楊彪相熟,衛尉是掌管宮中巡邏警衛的禁衛軍負責人,姜盛肯定要保住他。唐珍對姜盛沒有威脅,犯不着得罪人。
「眾卿可有異議?」
姜盛都說讓他們留任了,這些朝官都是老油子,不敢跟姜盛叫板,劉虞等數百人的鮮血還沒幹呢。
「好,淳于嘉,你是司徒,相必對你部下的三卿有所了解吧?」
淳于嘉道:「皇上,太僕、廷尉、大鴻臚三卿勤政廉潔,可堪大用,臣建議留任。」
陳紀的弟弟陳諶現為大鴻臚,法衍現為廷尉卿,法衍是歷史記載的屬國重臣法正的老爹,太僕是韓融。
第333章 九卿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