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盛對丘力居道:「聽聞我大漢幽州牧劉虞和你交情不淺,可有此事?」
「劉兄素來仁德,對我烏桓恩撫有加,我對他是感激得緊啊。」
「我這次來,就是奉了劉大人的命令來見你的。」
「此話當真?真的是劉兄派你來的?」
「我不屑於對你說謊。」
「不知劉兄有什麼說法?」
「劉大人的政策你是知道的,烏桓連續數月的戰亂,造成了烏桓的嚴重損失,劉大人不忍看到烏桓各部征伐不斷,希望能斡旋,不知你給不給面子?」、
「將軍放心,我丘力居別的不服,唯獨服你和劉大人,若是劉大人出面斡旋,我一定會支持。」
「好,既然你沒有問題,那就請儘快啟程赴幽州昌黎,共商大事。」
「去幽州?將軍會不會另有所圖啊?」
「哈哈丘力居啊丘力居,你覺得我姜盛是這種人嗎?再說了,我要是另有所圖,今日來的可就不是區區五千騎了。」
「是我小人之心,且請將軍恕罪!」
「好說好說!你安排好部落事務後,就立即啟程南下,我和劉大人恭候你的光臨。」
安撫好丘力居之後,姜盛就讓烏帕繼任烏桓聯盟的盟主,防止各部落再興刀兵,交代好之後,姜盛即率軍南下返回幽州,褚燕則留在烏桓草原上照應。
使者把姜盛的意思告訴了劉虞,為了儘快解決烏桓的麻煩,劉虞直接到昌黎城中等候,公孫瓚也來到了昌黎。
公孫瓚現在的職務是騎都尉,從級別上講,低於劉虞,但騎都尉屬於京官,劉虞對他還算客氣。
「伯珪來此可是為了那烏桓之事?」
「劉州牧真是一言中的,聽聞下軍校尉姜盛在草原上立下了大功,把丘力居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不知大人是否知曉?」
「是啊,姜校尉百戰百勝,征戰烏桓不在話下啊。但戰爭不是解決烏桓問題的出路啊,招撫才是上策。」
「州牧大人此言差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是沒有強大的武力震懾,烏桓還是會不安分的。」
「伯珪過於悲觀了,烏桓部落點多面廣,我大漢若是有效管理,則要付出太高的代價,但若是安撫他們,由他們自己去管理,則我大漢只需籠絡住烏桓大人即可,此乃事半功倍的方略。」
「我不認同,想想之前大人也對烏桓多有安撫,結果怎麼樣呢?還不是頻繁襲擾邊境,燒殺擄掠,已成邊民之患。」
「騎都尉只管盡好本分即可,烏桓之事我自有主張。」
「大人萬不可心慈手軟,若是一味地招撫,則以後必生兵禍。可不要到時候,再讓我舉兵抵禦。」
「騎都尉不必動氣,姜盛熟知烏桓情況,我們不妨等他回來,聽聽他的意思。」
「也好,姜盛可是硬派人物,大人可不要連姜盛也得罪了,那就留不好收場了。告辭!」公孫瓚和劉虞算是不歡而散。
四月初的時候,姜盛回到了昌黎,劉虞親自到城門口迎接,公孫瓚得到消息後也來迎接。
草原上的數次大戰讓姜盛的名聲更盛,趙雲也聲名鵲起,昌黎境內百姓深受烏桓侵襲之苦,此番姜盛大勝而回,自然受到了百姓的熱烈歡迎。
昌黎城中萬人空巷,都在甬道兩側夾道歡迎,姜盛騎在馬上,與劉虞並駕而行,不時地向百姓致意。
回到府衙之後,劉虞置酒為姜盛接風,並讓人向姜盛軍大營贈送了大量的酒肉,慰問這些成名於草原的將士們。
劉虞因為知道了姜盛的立場,所以這次接風宴也請了公孫瓚過來,他想讓公孫瓚知道,姜盛也是主張招撫之策的。
姜盛在回復劉虞使者的時候就考慮過烏桓的事務,烏桓部落的活動區域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正是姜盛今後發展所需要的戰略資源。
姜盛是想通過斡旋招撫給烏桓提條件,控制烏桓區域的礦產資源,並在草原上建立軍事和貿易基地,組建強大的騎兵軍團。
這時候的戰爭,騎兵數量的多寡決定了戰爭的勝負,也體現了諸侯的實力,配齊一名騎兵的費用,相當於二十名步兵的費用,若不是財大氣粗,要想組建數萬騎的大兵團,根本就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