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的變卦,出乎代善的意料。但是,阿敏這種言而無信的作風,卻並未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可以說是人品最差的一個了。
在歷史上,阿敏先是與其他貝勒共推皇太極登上汗位,但是皇太極登基後,他又是最不服皇太極的一個。他仗着自己四大貝勒之一的身份,驕橫跋扈,不尊上命,多次挑釁皇太極的權威。比如,皇太極志在天下,希望八旗兵進攻南明時不擾民、不劫掠,以收漢人民心。可惜偏偏這個阿敏,打下一處搶一處,攻下一處殺一處,不但攻明朝時如此,在攻朝鮮時也一樣。
這傢伙不但驕橫,還怕死怯戰。歷史上的己巳之變中,後金攻克了山海關內的永平(河北盧龍)、灤州(河北灤縣)、遷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率軍前往駐守。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擊,後金軍隊連戰失利,損失慘重,阿敏驚慌失措,棄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將城中漢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殺,財產洗掠一空。回城後他就被皇太極藉機囚禁了。他在這個時空他運氣好,秦書淮直接把後金大軍全部趕出了明國境內,所以並未發生這樣的事情。
除了驕橫,這小子還迷上了朝鮮。他一生最孜孜以求的事,就是去朝鮮做太上皇,遠離皇太極的管制。三年前他帶兵遠征朝,在朝鮮投降求和後,他差點就賴在那裏不回來了,還是其他貝勒千勸萬勸才回來的。
而現在,他之所以幫皇太極的原因,就是因為皇太極答應他,讓他帶兩萬兵去朝鮮,做他的太上皇。
這個建議自然是范文程提議的,目的就是以此換取他對皇太極的支持。
交易果然很快達成。阿敏可不管代善會怎麼想,反正他行事一貫如此,別說代善,就是皇太極會怎麼想他都不在乎。
代善看到阿敏支持皇太極,也不想與這種人多費口舌,就把目光投向了莽古爾泰。
很可惜,這次莽古爾泰也站在皇太極這邊。
莽古爾泰確實和阿敏一樣,對皇太極的大汗之位不服,不過此時對於伐明一事,他卻和皇太極的看法一致。
明國軍隊,除了關寧軍以外都不堪一戰。上次要不是那個秦書淮,大金早已打到明國皇城根下了。而此時秦書淮在忙着剿滅魔教,大金何不趁此機會去明國境內「借」點錢糧?
需知八旗之中,目前就屬他的正藍旗財政最為窘迫,旗民有近一半食不果腹,怨聲載道,要是他再不想法緩解一下局面,他這個旗主怕是沒人聽了。
而此前皇太極已經答應他,正藍旗南征所獲之物,無需上繳,全憑他這個旗主做主——但旗民不可擅自劫掠,只能繳獲敵軍物資及抄明國「罪大惡極」的官員的家。
莽古爾泰對這條約定只聽了上半句,至於下半句,他置若罔聞。論蠻橫,這個人比阿敏還有過之而不及,歷史上他敢親手殺了自己的親娘,而且還敢在皇太極面前拔刀相向,現在自己手下的旗人都吃不飽了,他還能聽皇太極勸誡?
總的來說,四大貝勒當中,皇太極能當上大汗,不得不說是大金的國運所在。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人,要不不夠遠見與膽魄,比如代善,要不就只會打仗沒腦子,肯定沒有後來的大清了。
不管怎樣,莽古爾泰發聲了。
說的很簡單,「南征明廷,既是大勢所趨又是形勢所迫,此時我等當與大汗上下齊心才是。」
代善無語。在幾聲冷笑中,不得不接受了這個決定!
會後,皇太極立刻下詔,舉大金全國之力,準備南征明國!
蘭州城內。
夜幕悄然降臨。
內城之中,明軍嚴陣以待,準備迎接魔教的下一次進攻。
而智仁、汪大童等高手則已經早早地於巡撫衙門聚集,等待秦書淮安排。
不過秦書淮在內屋還沒出來。
屋內,秦書淮坐在床上,打開了系統。
現在系統里,他還有一個紅色轉盤,以及一萬點俠義點。
鑑於魔教七使徒的到來,他不得不在系統中購買一些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他花8000俠義點,買絕品培元丹。絕品培元丹一個武者一生只能服用一次,服用之後可以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