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淮和孫承宗都很樂於見到崇禎能有此見地,異口同聲地說道,「皇上英明。」
崇禎笑道,「你們兩個就別拍朕的馬屁了。朕啊,只願大明之臣盡如你們兩位,那朕英明也好不英明也罷,大明都能威震四方,百姓也能安居樂業,豈非快哉?」
頓了頓,又道,「對了,明日朕要親自主持陳總兵的入殮之典。秦兄,你務必要把戚老夫人請出來,朕要好好與她道聲謝,再道聲歉。」
崇禎超規格地辦陳略的葬禮,自然是一場秀,意在安撫軍心,籠絡民心,而請陳略遺孀戚氏出來一塊兒完成這場秀,必然能更有感染力。
當然,崇禎之所以要辦這麼隆重的一場秀,也有秦書淮的因素。畢竟陳略是他老丈人,而崇禎親自主持厚葬,正不負他和秦書淮超越君臣的兄弟之誼。
秦書淮很清楚戚氏這麼多年攢着一口氣活着,就是為了等到這一刻。這樣的場合,以戚氏的性格怎麼可能不來?
於是說道,「皇上放心,臣必然請了老夫人來,不負皇恩浩蕩。」
第二日,巳時。
紫禁城西南的盧溝橋外,人頭攢動。
京城的老百姓聽聞皇上要主持大忠臣陳總兵的入殮儀式,紛紛從各處湧來,一時間祭典現場附近人山人海,至少有兩三萬百姓聚集於此,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極為壯觀。
讓百姓來看,這自然是應有之意。說到底這是一場秀,怎麼能沒有觀眾呢?
不過熱鬧是熱鬧了,安保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這麼多人,光靠順天府和錦衣衛那點人手肯定是不夠的。
於是王德化的勇士營、京中三大營以及秦書淮的武林聯軍一起出動,共同肩負起了現場安保、維持秩序的重任,三方調過來的兵力,達到了兩萬五千之眾。加上錦衣衛和順天府的人馬,足有三萬上下。
官軍在現場圍起了人牆,百姓都只能在300米外觀看。全權負責此次入殮祭典事宜的孫承宗已經下令,任何突破人牆的百姓,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一概殺無赦。
另外,附近各處高地也全部派人把守。這個時代沒有狙擊手,但是大炮是有的,萬一有人佔了高地實行炮轟,那可不是玩的。
同時,在百姓之中也混入了大量廠衛的人,以防不測。
現在是敏感時刻,自不能有半點馬虎。
巳時三刻,在萬民翹首以待中,入殮祭典正式開始。
莊重肅穆的角聲驟然響起,迴蕩在清冷的空氣之中。
孫承宗帶領文武官員,身穿素服,分成兩列徐徐前行。百官素服,這是王公入殮的規格。
在隊列中央,有八個人抬着一個黑色的棺槨徐徐向前。在最前面抬棺的兩人,分別是秦書淮和陳敬。
棺槨放到場地中央後,角聲止。
只見崇禎身穿龍袍,頭戴帝冠,腰系白布,在禮部官員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到棺槨之前。
孫承宗扯着嗓子喊道,「皇帝陛下祭!」
嚓,嚓!
除錦衣衛依然站着,其餘士兵均單膝下跪。
在場百姓見狀,在沒人命令的情況下,也紛紛下跪。
現場鴉雀無聲,唯有北風凜冽之聲。
莊嚴而肅穆。
崇禎打開祭辭,高聲讀道,「朕自登基以來,唯以忠孝為國本也……」
洋洋灑灑一大段,一半以上是宣揚他如何以忠孝立國,大概三分之一是回顧陳略如何「忠勇殉國」的,其餘的就是些嗚呼哀哉之類的祭典專用套詞,反正以秦書淮的文言文水平,只能聽得懂一半。
宣讀祭辭完畢,由陳家長子陳敬雙手奉陳略的帶血鎧甲上前,戚氏在一邊陪同。
當看到崇禎親自將陳略的鎧甲放入棺槨之後,戚氏終於忍不住,一下子撲在棺槨上,嚎啕大哭起來。
陳敬、陳禮、陳書以及陳晴兒見此,也頓時都忍不住大哭起來。
陳家十幾年的冤屈,終於在這一刻得到洗刷了!
然逝者已矣,陳家當年被抄斬的那些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說陳家人此時痛快嗎?確實痛快!
但有些悲,並不是這種痛快所能掩蓋的。
但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