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程谷華在一間名為光華的被單廠上班,是六級工,每個月不算加班費的硬工資是62.75元,5塊5,還不到他收入的十分之一。
就這樣,程迎軍還嫌貴地咋了咋舌頭——大舅家是「大勞保」家庭,從小到大迎軍和采紅在看病上就沒有花過錢。
在1968年,工人家庭的看病住院是可以不為醫藥費發愁的。
在這個年代的中國,凡是全民所有制單位的職工都享有「大勞保」,單位不僅會負責職工的全部醫療費,連職工家屬的醫療費也可以報銷。而集體所有制的職工則是「小勞保」,只全報本人的醫療費、家屬的醫療費原則上只報一半。
不過,在實際報銷時,因為全民所有制單位又分為直屬中央、市級、地方三級;而集體所有制單位則有大集體、小集體之分;所以,實際上能報銷多少,就需要看職工所在單位的性質及其具體規定了。事實上,街道管理的小集體,職工本人都沒有免費醫療的權利。
這裏的職工家屬一般是指其父母子女,所以陶小霜用的是母親程谷霞的『小勞保』——程谷霞在虹口區港務局下的輪渡公司作票務員。輪渡公司性質上屬於小集體,不過因為公司效益好,職工家屬住院時的掛號、床位、護理等醫務費用都可以全部報銷,只有買藥的藥費是報銷一半的。
「走吧,回家」,程谷華帶頭出了醫院的大門。
一走到街道上,陶小霜就感到渾身直冒熱汗,大街上無遮無攔的,暑熱真是比位於半坡有樹叢環繞的虹口醫院大多了。
歡送大游/行結束後,街上的景象和平日裏相比有些不同。往常下午的這個時間段正是產業工人們下班的鐘點。他們離開工廠,或走路或騎車進而在大街小巷裏形成聲勢浩大的回家的人潮;而今天街上的行人少了很多,不少人的臉上還帶有疲倦的神色。
這種氣氛下,急着回家的三人也無心交談,徑直往同壽里的方向趕路。
程家所住的同壽里位置靠近火車北站,是一個在建國前就有的老里弄。整個裏弄由32棟石庫門組成,位於一個十字路口的東北角;每8棟為一聯排,有一個主弄堂兩個支弄堂並四個出入口;整個同壽里就像在一橫上畫三豎,橫豎之間是寬三米的主弄,三豎之間則是一米半的支弄。
埋頭走了大概一刻鐘,陶小霜遠遠地看見了同壽里主弄口的過街樓。再往前走幾步,過街樓下方門洞頂上拱形的西式浮雕牌匾躍入眼中。半舊的牌匾是金地紅字的,正中『同壽里』三個正楷的大紅字看來特別顯眼。
陶小霜三人剛走到主弄口,就有人上來和他們打招呼了。
「程二,接侄女回家啦。小霜呀,讓阿婆看看,哎呀,才幾天不見你都瘦了。」說話的是和程家住一棟石庫門的老鄰居王阿婆,她是看着程家的孩子們長大的。
「王奶奶,我沒事了。」陶小霜笑着回道。
「快回去,你阿婆做好了飯,就等着你們呢。」王阿婆笑咪咪道。
聽了這話,陶小霜有些懸着的心完全放下了,看來外婆的中暑是真沒事了。
「我早餓了……」飢腸轆轆的程迎軍沖在了前面,二舅也默默加快腳步。
同壽里兩面臨街,有兩個聯排的石庫門的一樓都是臨街的鋪面,程家就住在臨街靠北的第二棟石庫門4弄2號的二樓客堂間。
臨街的石庫門不置前門,住戶出入都是走後門。陶小霜落在了最後,她剛踏進後天井,迎軍已經把灶披間左側的上二樓去的扶梯踩得『嘎吱』作響。
剛走到門口,陶小霜就聞到了熟悉的油煙和煤煙混雜出的嗆鼻味道。
這時正值6、7點的晚飯時間,在8月份這個點的天色還很亮,灶坡間裏並不用開燈,除了程家的煤爐外,其他五家的煤爐前都有人在燒飯做菜。
灶坡間裏煙霧瀰漫,做飯的幾人紛紛開口關心出院歸來的陶小霜。
「陶小霜,回來啦。」這是王阿婆的媳婦李阿姨。
「總算是出院了,我們都擔心呢」這是和徐阿婆,王阿婆一起在天台養雞的張姆媽。
「嗯,阿姨,沒事了。」
「謝謝關心,我好了。」
陶小霜不得不停下來一一回答。
「小霜姐,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