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他立即要求室內兩人回到衙署大廳,緊急下令讓還能移動的手下速去小漁村的寺廟逮捕姚廣孝歸案。
以防和尚們一旦情急失手傷害他人,楊論大筆一揮,直接做出了快速決策:不僅要捕捉那些和尚並歸案,同時也要確保安全並避免再次產生意外事件。
這一回,將尾隨前來守城的士兵們也都派遣給了衙役隊伍的負責人。
面對那數十名持械的士兵,即便寺內的僧人們擅長武藝,可在正統軍方面前,他們的舉動也無法掀起多大的風浪。
同時,在考慮之前被視為救命恩人們的這批士兵離後,楊論當下對自身安危的問題不再擔憂。
原因是一方面他已同孫醫師商定,兩方之間的主要分歧消失得無影無蹤;只需簡單地發出命令便足以平息那些百姓們的情緒。
另一方面楊論深知,只要有李増枝及其下屬存在,則可以阻止任何突然的變化。
因為這些來自港口的駐軍不僅配備了一流的矛和鞘中的 ** ,更重要的是他們全身披掛盔甲的威武形象就能夠使眼前的民眾感到震懾。
楊論更覺得信心滿滿的在於,預先佈置在府衙高處負責射擊的弓箭手此刻未退一步。
具有實戰經驗的楊論清楚,在力量對比上的壓力對無武器可言的民眾更具 ** 力,儘管自製雷彈的破壞力度與驚天雷相比仍然欠缺些,但從外觀看即知威力十足,這比單純的武器更能激起民眾內心的震撼。
畢竟,雷彈雖已在大明朝軍中普及,但對於尖端技術的投擲物而言還處於相對稀少的精銳部隊中裝備。
對尋常的老百姓而言,這一類物品總是遙不可及的。
此時,焦急等待中的楊論收到了漁村姚廣孝處的最新情報,得知有數十名人員抵達。
於是姚廣孝果斷放棄抵抗,不過心中卻有了盤算——雖意識到了可能面臨的後果嚴重性但仍保持戒備之心,只是一名高僧一人走出寺門,吩咐手下的人員,自己走後再來任何人皆不予理會,唯有等到敵人用大炮炸毀寺廟時才需響應,其餘事項聽他主持的指示處理。
抵達的衙役未曾見過昨晚姚廣孝表現出的迅猛動作,在遇到慈祥面容並略顯肥胖的大和尚時,他們並未感到威脅,甚至有幾人疑惑縣令是否有錯誤的判斷—這般善良慈悲的主持,怎麼可能是那些不顧後果的暴力匪徒?
在這批人闡明意圖後,姚廣孝同樣看出了他們不懂底細,因此決定一同參與演戲。
(註:原文翻譯存在部分簡化或調整以符合中文表達習慣)
只見這貌似憨厚的老僧,聽到有人要抓他時,先是做出驚訝的神色。
緊接着,在他情緒失控後,迅速從袖中拿出串珠,在原地不停地盤旋,並默念着佛號。
眼前幾名官員雖然察覺這老僧行事頗為奇怪,但對他們心中那份對佛陀的敬畏之情,還是讓他們耐着性子等待這位長老完畢他的儀式。
最終,由於姚廣孝(假設此處是指虛構人物以代替特定姓名)的演技過於純熟,那些原本要捉拿他的人相信姚廣孝的縣長看錯了情況,於是他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禮貌。
最後在姚廣孝離開現場時,雖然未受束縛,但仍由幾名官員陪同坐上了囚車。
原因是他被囚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識破了他的偽裝——實則是因為在出發之時,他們根本未考慮到會有這樣的一出。
如果提前得知這名高僧不是如縣長所述的兇險人物,也許他們會帶馬車過來。
這些普通人雖在楊論的帶領下做事,卻也是來自民間出身,加上這次前來的並非楊論的心腹,他們的內心尚未完全被他的壞行污染。
他們的善良意識在心中留存。
這份尊重並非源自特定的誦經和尚,而是源於民間百姓對他們世界的尊敬。
囚車緩慢抵達縣衙的大門口,慈祥的笑容在眾官員
第119章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