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 第81章 張廷玉:清代三朝老臣與軍機處奠基人

第81章 張廷玉:清代三朝老臣與軍機處奠基人

一同擔任諸皇子的師傅。他還被任命為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並被加封太子太保。

    雍正六年(1728年),張廷玉被晉升為保和殿大學士,並很快又兼任了吏部尚書的職務。此時,清廷面臨着西北邊疆蒙古準噶爾部的威脅。由於前線將領的失誤,叛軍屢屢侵擾邊境。面對這樣的局面,雍正帝心情焦慮,頻繁地指示策略。張廷玉日以繼夜地侍奉在內廷,不敢稍有懈怠,有時甚至要等到深夜才能離開。

    雍正七年(1729年),軍機處正式設立。雍正帝命令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蔣廷錫共同領導這一新的機構。軍機處的設立,是為了更好地處理軍需事務,避免信息泄露。張廷玉在軍機處的設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規劃了軍機處的基本運作模式:一般事項使用疏奏的方式,通過通政司上報內閣擬旨;重要事項則使用摺奏的方式,直接通過奏事處上報軍機處擬旨,最後由皇帝親自批閱。這種模式保證了信息的保密性和決策的效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軍機處成立後,大學士必須兼任軍機大臣才能參與實際的政務處理。張廷玉不僅負責軍機處的日常工作,還兼任吏部和戶部的重要職務,同時負責編纂《吏部則例》等重要典章制度,為清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

    雍正十二年(1734年),針對蒙古準噶爾部的問題,張廷玉提出了派遣使者進行宣諭的建議。雖然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通過軍事手段解決的,但張廷玉的這一提議顯示了他在處理複雜局勢時的審慎態度,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和平解決爭端的偏好。這一建議對雍正帝的決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體現了張廷玉在政治決策中的重要角色。


    三、位極人臣

    隨着雍正帝的去世,張廷玉迎來了仕途中的另一個高峰。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之際,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被任命為顧命大臣。雍正帝臨終前留下遺詔,表示希望張廷玉未來能夠配享太廟。這一榮譽意味着張廷玉將被視為國家的傑出貢獻者,享有極高的尊重。

    乾隆帝即位後,按照先帝遺命,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一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不過,由於他們堅決推辭,最終以總理事務王大臣的身份留任。乾隆元年(1736年),張廷玉再次被任命為皇子師傅,並繼續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的職務。乾隆帝在外出巡幸時,張廷玉常常留在京城總理朝政,夜間宿於紫禁城內,以便隨時處理緊急事務。

    在乾隆帝的統治初期,張廷玉不僅繼續承擔着繁重的政務,還因其深厚的學問而被委以重任,包括擔任《清聖祖實錄》、《明史》、《大清會典》、《皇清文穎》、《清世宗實錄》、《玉碟》等重要典籍的總裁官。這些工作不僅彰顯了張廷玉在文化領域的貢獻,也反映了乾隆帝對他的高度信任。

    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張廷玉被授予總理事務大臣的職位,並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進三等伯爵,賜號「勤宣」。這一榮譽對於一位文臣而言極為罕見,顯示了乾隆帝對其貢獻的認可。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張廷玉的一些觀點與乾隆帝的看法產生了分歧。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計劃舉行「三老五更」的古禮儀式。張廷玉上書認為,這些古代禮儀在現代難以實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同年,乾隆帝廢除了總理事務大臣的稱號,但張廷玉仍然以大學士的身份掌管機要事務。

    乾隆八年(1743年),朝中官員提出關於科舉制度和土地分配製度改革的意見。張廷玉堅持認為,不應該輕易改變現行的科舉制度,並反對土地改革的提議,認為這會導致社會動盪。儘管這些意見並沒有影響乾隆帝對張廷玉的寵信,乾隆帝依然授予他伯爵的封號,這是清朝歷史上文臣罕見的榮譽。

    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張廷玉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固執,這導致他與乾隆帝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乾隆十年(1745年),鄂爾泰去世,訥親接替了他的位置。雖然張廷玉表面上支持這一安排,但他內心對地位的變化感到不滿。為了



  
楓之羽推薦:  
隨機推薦:  網遊之劍刃舞者  逆天邪神  寒門崛起  不滅武尊  百鍊飛升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