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累有戰功
天聰元年(1627年),圖爾格作為皇太極麾下的重要將領,參與了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着名戰役——「寧錦大戰」。這場戰役的背景是明朝為阻止後金的進一步擴張,在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戰略要地修建城堡,並實施屯田策略,意圖以此來穩固邊防。皇太極敏銳地意識到這些措施可能對後金構成威脅,於是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力爭在這些城堡完全建成之前將其攻克。
五月六日,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向錦州發起進攻。圖爾格作為鑲白旗固山額真,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人物之一。五月十一日,後金軍隊抵達錦州城下,開始進行圍攻。儘管後金軍隊攻勢兇猛,但明軍憑藉堅固的城防和頑強的抵抗,使得攻城進展緩慢。後金軍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攻城器械,如雲梯和投石機,試圖強行破城。然而,明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使用火炮、火彈等武器進行反擊,給後金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
經過長達十四天的激烈交鋒,後金軍隊未能成功攻克錦州。面對僵局,皇太極不得不調整戰術,轉而進攻寧遠。寧遠城的防禦更為堅固,明軍在此部署了更多的西洋巨炮和其他重型武器。後金軍隊雖然多次發起衝鋒,但均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皇太極不得不撤軍。
在撤退途中,皇太極下令破壞明軍在大凌河和小凌河所建的城牆和防禦工事,以泄心頭之恨。儘管此次戰役未能達成預定目標,但圖爾格和他的士兵們表現出色,展現了極高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他們一次次衝鋒陷陣,與明軍展開殊死搏鬥,儘管後金方面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同時也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二、己巳之役
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發動了首次入關伐明的戰役,史稱「己巳之役」。這次戰役的目標是北京,採取了繞道蒙古科爾沁地區,然後從北向南進攻的戰略,旨在避開明朝在山海關和錦州的堅固防線。在這一過程中,後金軍隊迅速攻佔了遵化、通州、永平、灤州和遷安等城。
在取得初步勝利後,皇太極對佔領的城市進行了兵力部署。圖爾格被委以重任,與納穆泰及庫爾纏、高鴻中等人一同負責守衛灤州。不久之後,明軍組織了一支由孫承宗指揮的大軍,包括馬世龍、祖大壽和楊紹基等將領,對灤州發起了猛烈進攻。
圖爾格與納穆泰帶領着士兵們堅守陣地,打退了明軍的多次進攻。他們不僅固守城池,還主動出擊,派遣精兵出城殺敵。在一次戰鬥中,明軍採用火攻,一名明軍士兵攀上城樓,企圖樹立大旗。關鍵時刻,圖爾格的手下阿玉什及時趕到,揮刀斬殺了這名明軍士兵,使得明軍的攻勢受挫。
然而,隨着戰鬥的持續,圖爾格和納穆泰逐漸感到守城的壓力增大。阿敏雖然聽說了灤州被圍的消息,但並未親自率軍救援,而是僅派遣了少量兵力支援,結果在途中遭到明軍的伏擊。明軍開始使用紅夷炮轟擊城池,造成城牆倒塌和城樓焚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圖爾格判斷繼續堅守已經不可能,便決定突圍。
圖爾格帶領部隊突圍時,恰逢大雨,這使得撤退變得混亂不堪。部隊在撤退過程中遭到了明軍的截擊,損失慘重,約有400多人陣亡。阿敏見狀,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試圖勸說阿敏繼續堅守,但阿敏並未聽從,而是下令屠城,並命令圖爾格負責掩護撤退。
返回瀋陽後,皇太極召集諸將討論丟失永平的責任歸屬問題。圖爾格和納穆泰等人被皇太極責問,而湯古岱則主動認罪。皇太極批評諸將未能保護好士兵,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圖爾格因為未能成功勸說阿敏堅守永平而被削去了世職,並被解除都統之職。
三、大破明軍
天聰五年(1631年),圖爾格被重新啟用,出任吏部承政,負責官員的選拔。同年八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討伐明朝,目標是攻克大凌河。在這次戰役中,圖爾格被任命隨正白旗固山額真喀克篤禮圍攻城池的東北側。城內的明軍突然衝出,企圖攻擊清軍位於南部的炮台。面對突發情況,圖爾格來不及騎馬,徒步帶領士兵們迎擊,成功擊
第23章 清朝開國名將:鈕祜祿·圖爾格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