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的長安,夜色籠罩着這座繁華的城市,華燈初上,行人匆匆。城外的月色如水,透過高聳的城牆灑在街道上,為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夢幻色彩。
狄仁傑望着夜空的明月,心中卻難得平靜。這幾日,長安城內接連發生幾起離奇的失蹤案,令百姓人心惶惶。失蹤者均為年輕女子,皆在月圓之夜失蹤,長安城內一時流言四起,紛紛稱其為「鬼魅作祟」。狄仁傑本是一位嚴謹而冷靜的官員,對於這種迷信的傳言並不以為然,然失蹤案背後隱藏的真相卻令他心中警惕。他知道,若不儘快查明真相,定會引發更大的恐慌。
「元芳,今夜我們去一趟失蹤女子的居所,查看些線索。」狄仁傑對他身邊的李元芳說道。李元芳乃是狄仁傑的得力助手,生性勤奮而聰明,連日來,與狄仁傑一起偵查此案,早已磨礪得熟稔。
「是,狄大人。」李元芳回答,雖然頭腦中疑慮重重,然而面對狄仁傑的堅定,他也只能默默跟隨。
兩人隨後來到失蹤者之一的居所,臨近的街區靜悄悄的,唯有幾聲犬吠打破了夜的沉寂。那裏是一個不算富裕,但佈置得體的小院,牆邊有幾盆剛盛開的菊花。狄仁傑輕輕推開院門,進入室內,隨即被一股陰冷的氣息所包圍。屋內的一切仍然保持着失蹤前的模樣,紛亂的衣物、尚未熄滅的蠟燭仿若失蹤女子的影子仍在此處遊蕩。
「你可看見了,元芳,室內的氣氛與失蹤者的性情格格不入。」狄仁傑細緻地觀察着,「如她這樣性情溫婉的人,絕不該留下這般凌亂的局面。她曾在此與人爭執嗎?」
李元芳在房間仔細搜尋,突然注意到一個不起眼的侍女素素的畫像,畫像上的她長髮披肩,五官精緻,皮膚如雪,身材苗條,眼神中透着一絲嬌羞與倔強。素素是最近失蹤者的好友,與她關係密切。而在失蹤者琳兒的日記中,李元芳也翻出了一些關於她與素素的交往細節。
「狄大人,您看,琳兒在日記中提到過素素,似乎她對素素有些忌憚。」李元芳低聲道,心中逐漸升起一絲不安。
狄仁傑謹慎地說道:「將她請來問問,或許我們會有所發現。」而此時他的思緒已然在小小的線索中打轉,似乎隱隱有一股暗潮洶湧。
幾日後,在逐漸緊張的氛圍中,素素被請來作證。她步入房間,面色蒼白,眼神驚恐。狄仁傑細細打量她,她的姿態顯得有些拘謹,臉上浮現出的失落感與恐懼,讓她看上去愈發嬌弱。她的聲音如同低語,顫抖着流露出一絲不安。
「我……我不知道琳兒她為什麼會失蹤,我和她一直都是好朋友。」素素的聲音如同凜冬中的微風,帶着些許寒意。
「你曾聽聞她與誰有過爭執嗎?」狄仁傑繼續問道,眼神中透出深邃的智慧。
「有,她常常提到一個名叫馮景的書生,他們曾有過一段情,但琳兒對他十分失望,後來他們似乎再無來往。」素素回答,眼神閃爍。
「馮景,什麼樣的人?」李元芳追問,他已經感受到這條線索的重要性。
「他……他長得俊俏,才華橫溢,唯有漸漸冷淡了琳兒,後來便隱匿於外,似乎有些不願再見她。」素素的神情略顯複雜,似乎隱約藏着心事。
狄仁傑心中一動,連日的不安似乎在此刻找到了出路。他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幾日後,狄仁傑和李元芳便開始了對馮景的搜尋。經過一番打聽,他們終於在一個偏僻的茶館找到了馮景。此時的他面容憔悴,顯然一直處於愧疚與惶恐之中。
「馮公子,琳兒失蹤一事,希望你能坦誠相告。」狄仁傑凝視着他,語氣雖平靜,但透着一種威嚴。
「我……我並沒有做什麼!」馮景的聲音中夾雜着無辜與恐懼,他的神態中隱約流露出一種深深的絕望。
「若無其事,又為何一直躲避?」狄仁傑微微一挑眉,在馮景的目光中,他似乎捕捉到了一絲破綻。
「我……我只是不想再見她。自從我對她失去了心緒,她便成了我心中的陰影。
狄仁傑之玄案(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