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門無徑,松間榻有陰。秋山分野闊,寒水入雲深。荒草高僧意,斜陽過客心。漫從星月下,枕石作長吟。」
1686年8月2日,剛剛從江北漢口鎮返回武昌的李難先在書房內揮毫潑墨,寫下了上面一段詩。這段詩是描寫漢口回龍寺的,本命塞口寺,傳說是前明嘉靖皇帝從鍾祥出發前往北京當皇帝路過時,御賜改名的,也算是有些歷史了。
只不過回龍寺的命不太好,早些年世道太平的時候,漢口還沒發展起來,漢口一片灘涂蘆葦濕地,百姓稀少,回龍寺僧人們的日子過得亦是極為苦逼。這從詩句就能看得出來,這座寺廟處在灘涂深處的樹林裏,十分偏僻荒涼,連門都沒有,到處是松樹和荒草。後來漢口慢慢起來後,世道卻又不是很太平了,作為著名商業口岸的漢口屢遭兵火,損失頗大,這僧人們的日子更是苦上加苦。
再等到當今順、清湖北對峙的局面,江北的漢口幾經易手,目前雖然控制在順國手中,但已然成為了一個軍事要塞,作為武昌城的屏障。漢口鎮裏此時有軍人、有夫子、有火槍、有大炮,就是沒有商人、工匠、錢莊和各色商鋪,原本流淌着的金錢也已經不見了蹤影,山積的貨物也分散到了武昌、巴陵等地,漢口鎮幾乎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墜落了下去。
李難先是前些時日到清國境內考察的。雖然此人是順國國籍,家宅都安在武昌府蒲圻縣今赤壁市,但前往清國是以東岸買辦的身份,且得到了清國政府的許可,因此一路暢通無阻,不但清國地方官員經常宴請拜訪,甚至就連他本人及隨從都可以住在驛館內,這待遇確實是沒誰了。
李難先主要是在安陸即明朝的承天府、德安、襄陽三府進行考察,了解了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及物產風貌,看看有沒有展開進一步貿易的可能性。要知道,如今清國與東岸的關係已經大為緩和,南方、登萊、滿蒙三個開拓隊相繼與其簽署和平協議,然後開放各自邊界,展開互利互惠的貿易。
這種貿易一般來說主要集中在南方,即寧紹一帶的東岸人與鄰近的杭州、松江、嘉興等府的清國商民進行貿易。在登萊一帶,由於西半部分萊州府主要以糧食、蔬菜、水果的種植為主,特產商品較為有限,充其量就登州府有一些海產品、建材等商品因為成本的因素可以傾銷清國地方罷了。其餘的多以轉口貿易為主,即把南洋特產、黑水特產、朝鮮日本特產轉賣過去,但規模也不是很大,遠沒達到南方寧波一帶的規模。
因此,東岸人打算在其他地方也展開貿易,以彌補登萊方面的不足。這不,經過雙方協商爭取,清國同意在長江沿線增開一些口岸,面向包括東岸在內的各個國家開放,以增加財政收入,畢竟現在清國用錢的地方可多着呢。
湖北雖然迭經大戰,但畢竟底子在那兒,因此就貿易特產商品來說,還是頗有可觀之處的。比如這次清國確定的通商口岸沙頭市,位於荊州城即江陵縣以東,是一處天然良港,適宜大船停靠,因此被雙方共同確定為互市口岸之一,清國為此將原本設於荊州城的炒關也遷移到了這裏,可見重視程度。
李難先在沙頭市鎮的市面上見到了大量的稻米、川鹽、木材、乾果、藥材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手工製品。這令他很是驚奇,因為沙市地處清、順勢力犬牙加錯處,隔壁的江陵縣幾十年來已經三易其手,最近一次乃是十餘年前清軍發兵攻下了這座荊州府的首縣,然後在這裏設置戰船後被摧毀,添置炮台,作為拱衛安陸府西部的軍事重鎮。
這樣一座地處前線,且面臨着重大軍事壓力的城鎮,市面居然也能看到幾分顏色,當真是令他感到一些稀奇了,難不成此地的經濟活動如此活躍,以至於都不害怕戰爭了?不過不管沙頭市是真不害怕戰爭還是假不害怕戰爭,總之在東、清兩國確定其為互市口岸之後,這裏面臨的戰爭威脅確確實實會大大降低想想就知道了,當城裏住着成百上千的東岸僑民,堆積了大量來自寧波的貨物之後,哪個順國將領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強攻這座城市?難道就不怕誤傷了東岸僑民以至於引起外交糾紛麼?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的!
因此,清國將沙頭市確定為互市口岸,其實也挺鬼的,嚴格說起來是有那麼一絲綁架東岸人做盾牌的意味在內的。不過,沙頭市本身的條件也確實不錯,東岸人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