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呂哲並不太想見馮劫,他打探之後聽說馮劫是一個很能說會道的人,其語言充滿了尖銳的攻擊性,一度曾經把始皇帝的髮小寵臣蒙恬逼問得啞口無言.
蒙恬是誰?是公認的中華第一勇士啊,一個能帶着三十萬秦軍將二十來萬南侵匈奴騎兵打得遠遁千里的猛將,又是始皇帝的髮小和寵臣般的人物,膽氣大又受寵如蒙恬都竟然被馮劫幾句話逼得掩面而去,可見馮劫這人一定是個得理不饒人的狠角色.
呂哲記得董翳是趙高那一系的人,派人私下偷偷問始皇帝派他們來有什麼目的,董翳也不知道是脫離了趙高還是變得無比的忠貞,竟是不漏半點口風的同時將派去的人痛罵了一番.
馮劫已經求見三次,都被拒絕之後再拖下去眼見是不行了,呂哲只有選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在不是那么正規的場合派人將馮劫和董翳請來.
當然不能在正規的場合,所以興建到一半已經能住人的宮城是絕對不能去的,呂哲選擇的所在是在城南的城樓之上.
在馮劫和董翳來之前,呂哲已經眺望了很久的南陵城.
自興建到現在,經過一年的時間南陵城的各個城牆段已經差不多完工,欠缺的不過是城西和城東的城牆段完全砌上青磚,城內的基礎設施在後續的蕭何主持下,大力聘請民玞也將城北和城中心的排水系統修建完畢.
現在的南陵城有十八萬居民,基本是居住在城北那一塊,從呂哲所在的位置看過去,遠遠的只能看到排列整齊的一棟棟建築,不過很少能看到兩層的民房.倒是在城東位置兩層和三層的閣樓建築比較多.
事實上城池的居民分佈從來都是有嚴格講究的,一般情況下黔首是分佈於北,官員體系的住宅則是靠東,而市集一般是在西邊,南面很多時候是用來處理牧畜和作為屯糧之地.
當然了,怎麼分佈也沒有絕對,看得就是城池所在地和統治者的態度.所謂的所在地講的是地理位置,比如喜歡颳風沙的北方城池,城市內的民居一般不是在北方,在北方居住也會是社會的最底層.畢竟有點條件的人誰願意住在一個一颳風就要吃沙子的地方?而統治者的態度就不用多說了,讓住哪就住哪,都只有乖乖聽從的份.
南陵城是建立在長江邊上,有部分城牆是緊緊靠着河段,因為靠近長江且有渡口.江風吹來太過寒冷,再有渡口裝載運送物資需要就近的囤積地,南陵城的南邊當然是不能作為民居所在的.
呂哲對長江很重視,連帶水運系統也被充分的利用起來,從南陵城運完衡山郡,九江郡,廬江郡的物資大部分走的是水路.節省了並不富裕的牧畜,同時也能減少陸路上的人力和糧食的損耗.
馮劫和董翳被請過來的時候,呂哲已經看完城內正在觀看長江上的舟船,南郡的春天正是掛季風的時候.來來往往的舟船數量非常多,以至於長江水面上的舟船川流不息.
呂哲治下有八個郡了,現在能夠成熟造船的地方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漢水邊上本身就有造船歷史的竟陵.
有船一百二十艘.舟七百的呂哲水軍,主基地就設立在竟陵,漢水連着長江.可是想要走水路到南陵卻是需要繞將近四百里的水路,最近呂哲一直在思考既然長沙郡奪回來了,是不是在南陵這邊也設立一個造船廠,畢竟南陵就在長江邊上,因為靠近蒼梧郡的關係想要獲取造船的木材也比較方便,省的竟陵需要木材還要多走將近一千兩百里的路程,極度限制了造船業的壯大,工本也無形中被提高了許多.
有了相應的心思,從地理和發展需要也符合實際,可是呂哲並不能因為起了心思就一言而行,他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其中就有關於南郡本地豪紳,氏族的態度.
南陵建立造船廠相當有利,可是竟陵那邊呢?與造船有相關利益的本地勢力為什麼效忠於呂哲,還不是因為呂哲在利益的分配上做得地道和公正嗎?
還是需要溝通的,包括因為地盤的擴大,各郡的豪紳們和大大小小的氏族,牽扯的利益是越來越多,呂哲崛起的時間還短矛盾沒有爆發出來,可是時間長了總是會發生利益糾葛產生內鬥,最好的方法無外乎在時間還短的時候召集各地的豪紳,族長們,在呂哲的主持下來互相傾訴一下,該利益重新分配就分配,到時候就看誰倒霉了.
"
第四百六十八章:馮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