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僵化就在於層層加碼,所以很多事在草創的階段,都是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狀態,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層層加碼的補丁,最終讓制度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機械的行動着,沒有一絲一毫的活力。
通常情況下,這些亂七八糟的補丁,都是歷史的包袱。
大明朝廷已經兩百多歲了,這樣的僵化數不勝數,革故鼎新的意義就在於將這些制度的邏輯全面優化,進而完成大明中興,這很困難,道阻且長。
南巡,也是要解決一些歷史包袱,比如南衙十四府的拆分。
南衙十四府佔據了大明稅收的三成,如果是作為京畿,這沒有任何問題,但大明兩京制其實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政治中心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北衙,但是南衙龐大的地域和恐怖的經濟實力,形成了一種對北衙政令的天然阻力。
拆分,就是此次南巡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
其次,就是大明現在另外一個矛盾需要緩解,錢荒和白銀堰塞的矛盾狀態,錢荒代表沒錢,白銀堰塞卻真實存在,這兩種狀態是完全對立的,但又同時存在,按照階級論的第二卷的解釋,是分配出現了問題。
階級論有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但大明目前只有前兩卷,一卷承認階級的存在,一卷則是討論分配。
「陛下,臣以為,應該在百萬丁口以上的城池,進行全面排查外室聚集之地,徹底打擊貪腐之風。」張居正以內閣首輔的身份,提出了一條政令,全面肅貪,不讓肅貪就肅反,選一樣就好。
百萬丁口以上,是張居正劃出的一條線,反腐也是需要成本的,百萬以下的城池,肅反都是抓的蒼蠅,甚至連蒼蠅都打不到,而且大明的行政能力需要進一步恢復,才能做到。
外室成為反貪的突破口。
「准。」朱翊鈞批准了張居正的提議,或者說廷臣們的意見。
廷臣不養外室,朝官就不能養外室,京堂百官不能養外室,外官也不能養外室,這就是朝廷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
萬曆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大明皇帝掀起了大明史上規模最大的系統性肅貪,比之洪武年間的肅貪,規模更大,這是為了行政力量的進一步恢復。
水至清則無魚,貪點拿點,人之常情,這屬於行政成本,損耗的一部分。
可弄到養外室,勾結海外反賊,平素里一副忠君體國、忠心耿耿,願意為陛下粉身碎骨的樣子,可是背地裏卻是對皇帝、對朝廷不忠誠,對政令陽奉陰違,姑息縱容勢要豪右強取豪奪,這種雙面人,是決計不允許在大明朝廷為官的。
這涉及到了忠誠的問題。
「陛下,臣有本啟奏。」王崇古呈送了一本奏疏,奏疏上匯報了一個喜訊,所有的官廠,都完成了三級學堂的設立,這對官廠而言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相比較大明京堂的三座官廠,在院試里的披荊斬棘,斬獲203席秀才,這樣恐怖的戰果,各地因為官廠的發展情況不同,存在極大的差異,但基本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大明原來的秀才、舉人、進士,這些官選官特權階級,本來只有軍戶和民戶這兩大類,歷代軍戶佔比大約為30%,現在住坐工匠出身的匠戶,已經正式進入了這一領域。
林輔成在談金錢對人的異化時,談到了戰場問題,勞務市場的公允、生產資料的歸屬、還要看向作為人必須要擁有和取得的權利,即人權。
「很好,定要保證三級學堂的存續,哪怕僵化一些也無所謂。」朱翊鈞硃批了這本奏疏。
和軍屯衛所不同,官廠因為生產的緣故,不算貧窮,還是能夠聘請足夠的老師,軍屯衛所的敗壞是一筆經濟賬,軍屯衛所要交皇糧,即子粒糧大約為三成,還要交給軍屯衛所三成多的地租,剩下的四成,還要面對軍將的朘剝,生產的物質不夠充分,一旦繁衍生息,就會挨餓。
而官廠團造,並沒有如此顧慮,三級學堂、匠人學堂、惠民藥局、匠人官舍等等,都在對下分配的那三成裏面。
官廠團造不想步軍屯衛所的後塵,就必須要保證好分配,官廠團造在,工兵團營就會存在。
「河南、山東總督凌雲翼奏聞,六個工兵團營已經
第六百四十七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