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將想要表達的意思,完整的傳授給眾人,陳景恪長吁口氣。
這一群『學生』則還在奮筆疾書,將他的話給記錄下來。
等了好一會兒,見大多數人都放下了筆,他才說道:
「每人寫一篇策論,交給周報的方總編,到時會擇優刊登。」
七學士對此倒無所謂,他們已經開始思考,此事到底要如何展開,又會對官場帶來怎麼樣的改變。
關鍵是,如何減小乃至消弭因為此事所帶來的震盪。
內閣行走們就不同了,一個個都興奮起來。
表面看這是讓大家寫策論,實則是一次考察。
誰的策論寫的好,對此事的理解更深,誰就有機會優先獲得出仕的機會。
陳景恪的性格他們也了解,但凡是這種大變革,都會很謹慎。
先在局部做試點,一邊磨合一邊培養人才。
等新制度磨合好了,人才也培養的差不多了,到時候再全國推行。
這次的官制變革,大概率也是如此。
現在他們要搶的就是這個機會。
之前去滄海省、淡馬錫等改革試點工作的內閣行走,基本都得到了升遷。
很多調任其他地方,都是連升幾級,很是讓他們眼紅。
現在又有這樣的好機會,他們自然要爭取。
他們之所以着急外放,也是因為升遷規則調整了。
現在的大明,可沒有翰林院養望的規矩。
在內閣行走的位置上乾的再好,一輩子也就是個七品的小官。
只有去基層歷練干出成績,才有往上爬的機會。
所以最好先在內閣歷練兩三年增長見聞,最好能和皇帝混個臉熟,然後趕緊外放。
多耽擱一年,在將來的競爭中就少一分優勢。
那麼去哪裏歷練就變得很重要了。
被發配一樣的弄到犄角旮旯,仕途就算是看到頭了。
去革新試點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些位置萬眾矚目,干出一分成績,能當十分來用。
關鍵是,如果能幫助皇帝完成新政試運行,那就是簡在帝心,必然會高升的。
楊士奇默默地收起筆記,跟在眾人後面走出了會議室。
這時一名熟悉的同僚劉涌過來問道:「楊兄,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想法?」
楊士奇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而是誠懇的道:
「不瞞劉兄,我是真想抓住這個機會,但」
「哎,算了,不說喪氣的話了。盡最大努力爭取吧,成不成交給運氣。」
他這話半真半假,想抓住這次機會是真,沒信心是假。
他可是志在必得的。
去年靠着對大同思想的理解,成功被選拔成為內閣行走。
又用了一年多時間,獲得了上上下下一致好評。
就連朱雄英都稱讚過他兩次。
唯一讓他不解的,是陳景恪對他的態度始終不冷不熱。
倒也不是對他有意見,而是不管他做的多好,似乎陳景恪都覺得理所應當。
這讓他非常的疑惑,安平侯這是信任我的能力?還是覺得無所謂?
只是他不敢隨意打探陳景恪的想法,也只能在心裏揣摩。
在內閣站穩腳跟之後,他就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外放。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他又豈肯錯過。
劉涌笑道:「楊兄謙虛了,以你的能力此次必能獲得外放的機會。」
楊士奇只是搖頭:「劉兄過譽了,內閣行走哪個不是俊傑,誰敢言有必勝的把握。」
「我還說劉兄必能得償所願呢。」
劉涌打了個哈哈,忽然壓低聲音道:
「咱們還在這裏忐忑,有些人卻已經提前踏上青雲路了。」
楊士奇故作疑惑的問道:「哦?劉兄這是何意?」
劉涌左右看了看,見沒人注意才說道:
「你那位福建本家,散會後被安平侯單獨叫走了。」